第十七章 文化魁宝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文化魁宝
  纳兰吧大木箱搬到酒店,打开箱子。发现有十一箱都是书籍、一箱字画、一箱珠宝。几位叔带帮纳兰整理一遍,居然有十箱装的居然全部是《四库全书》,而且都是手抄本。据纳兰所知《四库全书》手抄本总共就才七套,纳兰不明白。怎么可能还有另外一套,加上这一套全国就八套了手抄本,这可是无价之宝。

  这《四库全书》全称《钦定四库全书》。是在乾隆皇帝的主持下,由纪昀等360多位高官、学者编撰,3800多人抄写,耗时十三年编成的丛书,分经、史、子、集四部,故名四库。共有3500多册书,79万卷,36万册,约8亿字。当年,乾隆皇帝命人手抄了7部《四库全书》,下令分别藏于全国各地。先抄好的四部分贮于紫禁城文渊阁、辽宁沈阳文溯阁、圆明园文源阁、河北承德文津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北四阁”。后抄好的三部分贮扬州文汇阁、镇江文宗阁和杭州文澜阁珍藏,这就是所谓的“南三阁”。

  这十箱真是无价之宝,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还有一箱是纳兰家祖上收集的著名大家文集,还有些偏门的杂书,在箱的底部放着一个大木盒,看来里边是放着非常重要的东西。打开木盒,里边装着几十本《永乐大典》分册,大部分都是残缺不全的。而《永乐大典》编撰于明朝永乐年间,是由姚广孝以及内阁首辅解缙总编的一部中国古典集大成的旷世大典,初名《文献大成》,是中国百科全书式的文献集,全书22937卷,由二千名学者在1403年——1408年编成(目录占60卷),11095册,约37亿字,汇集了古今图书七八千种,显示了中国古代科学文化的光辉成就,但《永乐大典》除了正本尚未确定是否存在长陵外,永乐副本却惨遭浩劫,大多亡于战火,今仅存800余卷且散落于世界。《不列颠百科全书》在“百科全书”条目中称中国明代类书《永乐大典》为“世界有史以来最大的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已经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个符号。木盒装的《永乐大典》,至少有两三百卷,又是一箱不无价之宝。

  还有一箱字画,是纳兰祖上多年绘制和收藏的精品。很显然这不是外婆当年的随身嫁妆。关于纳兰外公的东西,居然没有一件,全部是纳兰家的。纳兰看着这些东西,整整思考了半天,这些收集都是书画,都是无价之宝。该怎么处理呢?还是询问了母亲的决定,母亲还是让纳兰自己处理,并告诉了纳兰当初藏这些东西经过,这真是一个难题。

  纳兰思考很久,吩咐刘叔,把在北京德高望重的纳兰家长辈请过来,纳兰又把这些字画书籍又重新整理了一遍。刘叔把这些纳兰家的长辈请到酒店,众人看到摆在柜里的东西后,一个个眼冒金光。他们都是识货之人,看的不是珠宝,而是这些价值不可估量的古典文集与字画。众人看过之后,询问纳兰邀请他们来得目的。

  “各位长辈,各位都是纳兰家德高望重的前辈,也是当代文人的楷模。当长辈看到这些书籍的时候,定然会想到了什么吧?对,这些书籍都是我外婆娘家得的,按道理来说,这些书籍应该归属我母亲。但秉承我母亲的意愿,我想把这些东西归还纳兰家。请长辈莫要推辞。这些书籍都是中国文化的魁宝,我不敢独自占有。希望你们把这些字画全部带走。另外这箱珠宝是我外祖母的陪嫁,我想挑出这几件东西就留给母亲了作为念想,剩下的希望你都们收下。有两本书我比较喜欢,一本是《大清地脉图》,一本是《西南地括志》,我留下。剩下全部交给你们。”

  纳兰家的长辈经过考虑,还是把那一箱珠宝留给了纳兰,纳兰看推脱不过,便收下了。纳兰心想不如在新藏书酒店,拍卖几件小东西,把他们拍到的钱款来接济纳兰家一些不富有的家庭。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