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四章 人算不如天算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四章 人算不如天算 (1 / 3)
        好在孔轩早就想好了说辞:“这是我师父那个隐世门派的全部底蕴,不能轻易示人,历来是口口相传,以防泄密。以前我有过目不忘之能,师父说的这些学问,只说一遍,我就牢记在脑子里,再也不会忘记。可是上次跳河后也许是受了惊吓,我觉得记忆力有所下降,怕时间久了,万一记不全这些学问,现在就赶紧记录下来。”

        “原来如此,还好我儿没得失魂症。”孔融庆幸地咂了咂嘴,只是看了看孔轩那些写得有些歪歪扭扭的字,又忍不住咬牙切齿起来,于是把桌上还剩下的几张空白宣纸抢到手中,心疼地说道,“竖子,平时不好好练字,现在写得像狗爬。你另外拿点‘蔡侯纸’写吧。剩下的宣纸可不能再被你糟蹋了。你知道这纸多贵吗。就敢乱写乱画!”

        要不是孔轩刚得了个神童的美誉,给孔家挣足了脸面,孔融恐怕就直接拿脚踹了。

        “能有多贵啊,几叠纸而已,还能贵过一头牛?以前天天大宴宾客,也没见你这么心疼过。”孔轩有些无语,同时有些庆幸。

        幸亏孔轩以前留下过几张习作,孔轩这几天一直模仿这具身体前主人的笔迹,用强悍的记忆力牢牢记住他最细微的书写习惯。。并不停模仿,现在已经模仿得像模像样了,连父亲一时间也看不出端倪。

        “真的很贵!这些纸真的赛过一头牛啊!”周玉苦笑一声。

        孔轩这才惊讶起来,这个时代的牛是真的贵,往往有钱都买不到。天天大鱼大肉请客都不心疼的父母,却为这点纸而心疼,看来真的不简单。

        问了一下才知道,这种叫“四尺丹”的纸,是现在市面上最好的纸。

        最好,也就意味着最贵,最稀少,和后世的极品翡翠一样,有钱也未必买得到。

        自古以来人们都是把字写在或刻在竹片上,再编成册。或者用一种按书写需要裁好的丝织品。。即缣帛,也称之为纸,但其实不是后世工,只不过是裁成纸张大小的丝绸而已。

        丝绸很贵而竹简又太笨重,不利于人们使用,于是西汉人民发明了纸张,但十分粗糙,还不能用于书写。东汉蔡伦想出一种方法,用树皮、麻头以及破布、鱼网造成可以书写的良纸,于元兴元年上汉和帝,皇帝夸赞他的才能,从此都采用他造的纸,所以天下都以“蔡侯纸”来命名这种良纸。

        据说蔡伦死后,他的弟子孔丹在皖南一带以造纸为业,很想造出一种世上最好的纸,为师傅画像修谱,以表怀念之情。某日,孔丹偶见一棵古老的青檀树倒在溪边,因终年日晒水洗,树皮已腐烂变白,露出一缕缕修长洁净的纤维,孔丹取之造纸,经过反复的试验,终于造出一种质地绝妙的纸来,这便是后来有名的宣纸。宣纸中有一种名叫“四尺丹”的极品宣纸,就是以孔丹的名字来命名的。

        宣纸的特点是水墨比例控制得好,且耐老化、不变色,少虫蛀,寿命长,有“纸中之王、千年寿纸”的誉称。除了题诗作画外,还是书写、保存高级档案和史料的最佳用纸。我国流传至今的大量古籍珍本、名家书画墨迹,大都用宣纸保存,依然如初。

        顾名思义,这种名为“四尺丹”的宣纸既然是当时世上最好的纸,自然很稀少,也很贵,当时只是小批量的生产,真正的普遍使用和闻名天下,要到唐代去了。

        在这三国乱世中,百业凋零,这种宣纸就更难生产出来。孔融也是托了很多关系,才弄到这些被他人收藏多年的上好宣纸,他自然不舍得浪费,于是准备请一些书法大家用这些宣纸留下墨宝。其中就包括钟繇。

        钟繇既是曹操十分信得过的官员,又是大书法家,他是蔡邕书法的第二代传人,据唐代张彦远《法书要录?笔法传授人名》说:蔡邕的书法受于神人,而传与崔瑗及女文姬,文姬传之钟繇,钟繇传之卫夫人,卫夫人传之王羲之,王羲之传之王献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