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八章 孔郎! (2 / 4)
只不过和刚才议论孔轩的诗作不一样的是,这一回大家只是单纯地夸赞这是好诗,却不去细细分析这诗到底好在哪里。一来是大家担心这首诗是另有所指,不敢挑明来说;二来是这种诉说女子闺怨的诗歌,大家接触得极少,一时也不知从何评起,就怕说多错多,只能含糊称好。
花花轿子人抬人嘛,为官之道是这样,文坛盛事同样如此。
孔轩也连连点头,并对着曹丕挑了挑大拇指,表示祝贺。
孔轩这番表态倒不是作假,他确实喜欢这首诗,尤其喜欢诗中的第一句。
历史上曹丕作了两首《燕歌行》,第一首就是今天孔轩在曹丕面前背诵的那一首,刚才念的则是第二首。其中第一首比第二首更有名,更为世人欣赏,而且第一首是中国存世最完整的第一首真正的七言诗,在文坛上享有较高的地位。相比之下,第二首就较少人。
不过孔轩却更喜欢第二首。
不为别的,就为第二首开头的这一句“别日何易会日难”。这一句可谓十分经典,后世李商隐的那首著名的《无题》诗,第一句“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以及南唐李煜的那首《浪淘沙》中的那句“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都是脱胎于曹丕的这句诗,可谓大有来历,一脉相承。
这一句短短七字,却令人感慨万千。
离殇,历来是文人心头的最爱,凭此便可催生无数名篇,比如那“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但离殇,也是文人心中的最痛,车马慢的日子,想要相见却是山长水远,今日一别,或许便是此生不能再见。令人抱憾终生。
孔轩听到这句诗,便想起了前世的父母妻女,心头的离愁别绪一下子被这句诗勾了起来,一时间心头五味杂陈,于是酒到杯干。
酒酣耳热之际,更是觉得曹丕这首诗好,仅凭着这头一句,便可留传千古!
当然,和孔融那首比起来,孔融的诗加入了很多典故,似乎底蕴更深,更有嚼头。
可是,写诗需要那么多典故吗,不需要!
别人不知道,那是因为身在局中,受当时文坛的习气所影响。但来自后世的孔轩。。不可能不知道关键所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