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百一十九章 辞别 (4 / 7)
尤其是李默,作为吏部天官,他已经借机罢免了四五位徐阶的学生和门人,谁都看得出来,这是他对徐阶背弃盟友的报复,然而徐阶却知道,李默如果要对付严嵩,他还是得拉拢自己,事实上,别看李默位高权重,地位显赫,然而归附他的人还没有归附自己的多。
你要问为什么,一来是李默的脾气耿介,眼里不太能容人,许多人即使归附了他,最后也因为小怨跟他闹掰。二来就是李默作为天官,是没有主持科考的资格的,不做主考官就没有门生弟子,就不能像徐阶那样以门生和座师的关系建立起庞大的人脉网络。
徐阶在人脉的经营上,是下了大心思的。他不仅成为了他那一年会试科考的领头人,同年都以他为尊,而且收拢了首辅夏言留下来的人脉,当初有一大笔人牵连进夏言的案子,有的死了,有的活着,徐阶都尽了最大的心力归置——而且,他还大力提倡讲学,早就拜入了心学门下,这样一来,朝中许多的官员都可以与他称之为同门了。
而对于他主考的嘉靖二十六年丁未科的学生们,他更是不遗余力地进行拉拢和提拔,徐阶的运气非常好,因这一科人才济济,一科就能顶别人的好几科。
这就是徐阶的凭恃,哪怕他被李默报复,哪怕被李默面批面唾,他也不以为意。但对严氏父子来说,这就是他们难以容下徐阶的原因之一。
不过徐阶这些年从无违逆,做了十几年缩头乌龟,严嵩指西,他从不向东,严嵩也难以抓到把柄。而这些年他伪装的太成功了,有时候甚至都骗过了自己。但他始终都知道自己面对的是怎样一个庞然巨物,他不能倒下,如果他倒下的话,这么多年来他默默提拔起来的一群同年、同门和学生,就失去了自己的庇护,裸的展现在对手的眼皮下了。
看着眼前目若朗星长身玉立的张居正,徐阶飘远了的思绪又慢慢收拢回来。这是自己最钟爱的学生,自己在他身上看到了大明未来的希望——
徐阶用手扶了扶张居正的冠帽,慈爱地看着他:“一年前,你告了病假,回到江陵休养,为师一直没有问你沿途所见,各地风物如何?”
张居正的脊背一下子绷紧了,盯着窗棂上的树影,半晌才抿着嘴道:“田赋不均,贫民失业,苦于兼并;各地流民失所,衣食无落,至有父母卖儿鬻女,惨嚎声闻于道。”
张居正的科举生涯与千千万万学子比起来是无比幸运的。12岁考中秀才,1岁时就参加了乡试,却被乡试主考官、湖广巡抚顾璘以“恐过于顺利得意忘形而终无为,有意磨砺之”的名义黜落,这件事在老家荆州府引起了巨大的轰动,一时人人称颂。他虽然感念顾璘的拳拳之心,然而私心未尝不得意,自觉人生一片清辉,报效国家就在眼前。
记得自己在考试前写了一篇名为《题竹》的诗作:“绿遍潇湘外,疏林玉露寒。凤毛丛劲节,直上尽头竿。”凤毛一样的竹叶里一节节的竹子一个劲地往上窜,一直窜到高高的尽头,成为人们仰望的长竿。
怀着这样的意气,果然,三年之后他如愿中举,又在二十三岁的时候考上了进士。
新任翰林院编修的自己以为一腔抱负终有余地,迫不及待地希望自己能大展宏图。为此,嘉靖二**,他上了《论时政疏》,首陈国朝“血气壅阏”之一病,继指“臃肿痿痹”之五病,犀利指出了大明的痼疾顽症,同时也系统阐述了他改革政治的主张。然而这封凝聚了自己无数心血的奏疏石沉大海,不仅没有引起掌权者的重视,还被老师徐阶当着自己的面撕得粉粉碎。自此以后,无论他满眼看到的是政治、军备松弛或是民不聊生,除例行章奏以外,自己没再上过一次奏疏。
后来自己借口养病,离开京师回到故乡江陵。休假一年中,他亲身接触农民,在乡间体会到了人民的辛劳、饥寒和痛苦。这一切不禁使他心有恻然,最终他还是返回了曾经深恶痛绝的地方。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