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二章 眷恋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十二章 眷恋 (2 / 3)
        嘉靖帝虽然不懂得什么是商品经济的发展,但他早已发现江南的工商业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如雨后春笋一般涌出,东南大户对于财富的积累,也超过了历朝历代,个人财产不再专属于权贵阶层,普通的市民似乎也开始有了资产,当然嘉靖帝认为这是朝廷不收商税的缘故,自然也有这个原因。

        东南大户聚集了天下财富的六七成,却一直拒绝向朝廷纳税。而东南集天下灵气所在,又是读书人最能出头的地方,同一年的南北榜进士,南榜压过北榜数倍,而最后成为六部高官、入阁为辅的人,从弘治以后,八成都是江南出身。

        因为朝廷百官,要么是出身东南,要么被东南收买,全都成了东南豪族的代言人,所以他们并没有发现,而嘉靖帝已经敏锐地察觉到了这一股渐渐形成的势力,就像严嵩一直在关注江南世家一样,嘉靖帝发现原本太祖定下的课苏松重税的政策,不知什么时候悄然被推翻,而朱纨的死更是给他当头一棒,让他意识到闵浙海商在朝廷之中,究竟占据了怎样的话语权。所以他才要在江南设总督大臣,加强对东南的控制。

        要问嘉靖帝为什么要摧折东南大族,原因很简单,巨室的兴起,是任何掌权者都不希望看见的。

        巨室是谁?世家大族,贤卿大夫,世卿世禄者也。

        孟子都说:“为政不难,不得罪於巨室。巨室之所慕,一国慕之。”这些人为政以来,利用自己的地位和权柄,为自己和家人谋取利益,最体现在兼并之田上,嘉靖十三年核计天下田亩,竟比正德年间还少三十四万亩土地,地都到哪儿去了?

        他们堂而皇之不纳税,重税便落在了只占有天下五成田地的百姓身上,百姓也不堪其命,纷纷逃亡,导致举国税收越来越少,边饷、军费、宫室、官员欠薪、修河道……早就入不敷出了,丰收之年尚且难以为继,一旦遇上灾荒,朝廷更没有钱赈济,到时候怎么能怨老百姓造反?

        百姓无立锥之地,相比之下高门显宦却挥霍无度,朱门酒臭,长此以往,大明的江山还坐得稳吗?嘉靖帝自然要使出手段来,打击豪强、抑制巨室了,不过他也没想到反击会来的这么猛烈——然而嘉靖帝还不确定这反击究竟是来自百姓,还是来自巨室。

        他将王义的奏疏合上,心中却在思索如果确是巨室所为,他该当如何——最后不得不承认他也并不能如何。他很想像陈洪说的那样,抄家、搜检、充公,彻底地消灭这些江南大族,但他根本找不到任何理由,就像这次的事变,言路一致认为,错在宦官,错在收税,错在催缴,百姓是被逼的,是迫不得已的。

        嘉靖帝不得不承认在长达三十年与群臣斗法的过程中,虽然他最终几乎都胜利了,但他感到了身心俱疲。三十年前他可以义无反顾无所畏惧地与世界为敌,三十年后他不再有这样的雄心壮志。

        他有时候自嘲地想,大明开国二百年,到朕这里,言官是最忤逆,最不怕死,其数量也是最多的吧——他只能用主明臣直这样的借口,一遍遍安慰着自己。

        嘉靖帝感受到了无时无刻不笼罩在他头上的一种力量,这种约束着皇权的力量让他感到窒息,也让他就如同现在这样,对眼前之事产生无可奈何的感觉来。

        “哎呦”一声小声惊叫,惊醒了沉思之中的嘉靖帝,原来是黄锦体躯肥大,不小心撞到了屏风边架上。

        “奴婢光顾着看屏风上的名字了,”黄锦道:“皇爷,您在上头写的名字,墨迹都未褪色呢,还有这个,这是次辅大人的名字,是嘉靖十二年写的。”

        嘉靖帝从榻上下来,饶有兴致地看着自己多年以前在这扇云母屏风上写的字,“徐阶小人,永不叙用。朕当然记得,那时候徐阶不被张相公所容,朕为了宽慰其心,就在屏风上写了这八个字。”

        “陛下对张相公,眷恋最深。”黄锦不由自主道。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