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斥卤地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一章 斥卤地 (2 / 4)
        众人见此,也都通情达理,就将大船停泊在岸,将压仓的石块取出来,放在了岸边。

        “哎陆翁,”苏州知府王廷看着船工卸载石块,忽然道:“此情此景,我忽然想起姑苏陆的‘廉石’了,真为我辈为官之人的楷模啊。”

        所谓“廉石”得了来历,要从姑苏陆祖先东汉时期的陆绩说起,陆绩是汉末庐江太守陆康之子,后出仕孙吴。他博学多识,对星历算数特别精通,撰著了《浑天图》,注释了《易经》和《玄学》等,皆传于世。关于他的记载有这么一段话,“陆氏在姑苏,其门有巨石。远祖绩尝事吴为郁林太守。罢归无装,舟轻不可越海,取石为重。人称其廉,号‘郁林石’。世保其居云。”

        这是说陆绩为官清廉,在郁林做了太守任满还乡之时,身无重物,没有任何的钱财宝物,船轻不能越海,以巨石压舱。回家后将巨石置于家门口,人称“郁林石”或者是“廉石”。

        陆家世代以此为荣,保留这块巨石,甚至弘治九年的时候,监察御史樊祉到苏州,闻得陆绩其人和郁林石的来历,便命人将这块郁林巨石从陆氏宅中移至城中察院场,造一座亭,放置其中,令人刻上“廉石”两字并着以红色,以为褒奖。

        见陆执懋一边说着过誉,一边却深以为荣的样子,陈惇却猜测这个郁林石,并不是像书中写的那样,用来压舱的。这些石头和石兽也许另有其用,比如抛掷下去,就会使原本就淤塞的吴淞江更将淤塞,别说是打捞石块,就是清淤工作,都变得万分困难起来。

        “如果吴淞江淤塞,”陈惇暗道:“太湖涨水,势必另寻泄口,这对姑苏陆有什么好处呢?”

        陈惇就问岸上一个老农,道:“老伯,这水道淤塞这么严重,你们平日怎么不清理呢?”

        “清理啊,儿辈们现在田也不理了,天天就在这儿挑淤呢,”这老伯道:“这淤泥也是好东西,挑到田里,水稻长得快。”

        “那大家干活,应该很有干劲才是啊,”陈惇道:“怎么都懒洋洋地,不肯使劲呢?”

        “嗨,往年清淤,官府都给钱呢,”这老农嘟囔道:“今年都过去快两个月了,也不见官府组织,更见不到钱。”

        陈惇想起吴江县的县令李志庠,陆家派人威逼利诱,让他不要清淤,难道昆山也是如此?陆家到底要干什么?

        一筐筐石头从船上投入江中,减轻了大船的重量,回到船上,众人游兴未减,正高谈阔论了没多久,船速又减慢下来,没走出二十里去,又遇到了一处淤塞,而且这淤塞比刚才那一处还危险,只能继续减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