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章 兴盛昌 (2 / 4)
苏州府出神童,成化以来,天子都曾下诏褒扬。像陈惇这样的,也算在神童之列,归有光并不是陈腐之人,他愿为陈惇引见,若在府尹那里留下印象,则可迅速传播名声,像徐渭那样,天下无人不知其名。
陈惇想了想道:“学生还想在吴江县多玩几天,若回长洲,一定会去拜访大人的。”
归有光道:“也好。”
陈惇与他又说了几句话,方才问道:“学生近日在家宅中破土,听匠人的话,要埋压胜钱,取个吉利。”他说着将床上的青桐钱给归有光看:“这压胜钱的种类,陈惇也不了解,不知道哪儿能挑选图案?”
压胜钱虽然从汉朝就有,但在明朝是鼎盛时期,因为明朝的时候,风水之说大兴,开炉、镇库、镇宅、馈赠、赏赐、祝福、辟灾、占卜、玩赏都铸厌胜钱,陈惇记得故宫梁殿上,这种东西也是一抓一大把。它并不是正式行用的钱币,所以官方与民间均有铸造,但大都是民间私铸,百姓随时到作坊或铸钱局去选购,有各种不同的图案可选。
果然归有光道:“宝泉局下设铸钱作坊,那里有许多钱币可以选购。怎么,这官封五世的压胜钱,不喜欢吗?”
“学生想要‘连中三元’。”陈惇张口就道。
“好,好好,”归有光顿时大为高兴:“连中三元,这个更适合你。”
“学生也问过匠人,”陈惇就道:“他说铸钱作坊的压胜钱款式老旧了,让我去兴盛昌看看,说每年都有最新的图案样式供人选购,学生不知道这兴盛昌,是什么来历?”
“兴盛昌是苏浙最大的钱庄,”归有光道:“除兑换铜钱、金银外,还兼营放款、存款等业务。”
因为中国社会长期存在多元化货币制和多种货币混合流通状况,使货币兑换在春秋战国时期已经存在。兑换业务则自西汉开始出现,到唐宋有所发展,始由金银店、柜坊等兼营。元末明初,政府欲专行纸钞,民间仍用银锭和铜钱,银、钱、钞三品并行,于是多种公私机构商号兼营兑换业务。
而到了国朝正统年间,大明宝钞贬值,政府放松用银禁令,银钱公开流通。此后几代,由于私钱庞杂,铜钱轻重不一,成色各异,制钱、私钱、白钱三者之间的比价差异大,变动多,兑换业更为发达。如嘉靖初年时大开铸炉,钱币名类繁多,单是制钱就有金背、旋边等几十种名目。在此情况下,贩卖铜钱和私铸私熔更多,乃出现若干专营铜钱兑换的金融组织,称为钱店,又叫钱庄、钱铺、兑店、钱肆、钱桌或钱摊,在江北则一般称为银号。
“江南地区,大小钱庄很多,”归有光解释道:“小钱庄,仅仅从事兑换业务。大钱庄就可发庄票、银钱票,凭票兑换货币。南北行商之人大都将钱存入钱庄之中,像兴盛昌是苏浙地区最大的钱庄,福建广东也有一家大钱局,叫汇远钱局。山西之地,最出名的是日升隆。”
陈惇就道:“这些钱庄钱局,背后经营的究竟是富户财阀,还是……贵官家?”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