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章 其行其心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八章 其行其心 (2 / 4)
        郑若曾狠狠一拍大腿:“汪良为什么要说自己去南京看望友人——他就是、他就是你说的主谋,是不是?”

        陈惇就点头道:“据村民王大寿交代,他看到的是一个又高又瘦的人影,县衙众人之中,又高又瘦的人并不多,而其中最有嫌疑的就是县丞汪良——因为他本身是持有库房钥匙的人,可偏偏在发生盗库的时候,去了南京,洗脱了自己的嫌疑。”

        陈惇自然不信这话,但他知道若是直接盘问的话,汪良作为县衙官家人,会更早地得到消息,串供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到时候有人说看见了,有人说没看见,汪良再一口咬定去了应天,那就没法审问下去了。所以他另辟蹊径,想了个办法,让归有光的随从扮作了应天府的“捕快”,一上来就给汪良定下一个杀人的罪名,果然汪氏上当,亲口供述汪良根本没有去应天。

        “真是奇了,你为什么会认定是汪良是主谋,”郑若曾简直眼界大开:“长随段清、胡坚都没有提到他,而王大寿看到的这个人影,为什么不可能是偶然路过之人呢?”

        “刑名里有两条铁律,第一条适用于杀人案,如果尸体上略有伤痕可疑之处,就应当验作被人谋害而死,追查到底。第二条适用于所有的疑案,”陈惇正色道:“那就是任何案件,都没有巧合一说。”

        归有光凝神一思索,却道:“你说的也不尽然。本官在苏州府衙,就曾听闻一个案子,是一个商人久出而归,妻子殷勤相待,为他烧柴煮饭,商人吃后暴毙而亡。当时查出饭中有剧毒,所有人都认定是妻子杀害了丈夫,然而最后却查明,那一碗饭摆在了葡萄架下,而葡萄架上有一只毒蝎,将蝎尾伸进了饭中,才害死了人。这难道不是巧合?”

        “大人误解了学生的意思,”陈惇笑道:“学生是说,所有的案子,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和断案的公正,只要发现任何的疑点,都应该先设想这是被人设计陷害,而不是单单一个巧合。如果在审案的过程中,疑点确实能解释清楚,那才可以排除最先怀疑的可能。”

        “嗯,我明白你说的意思,”郑若曾道:“虽然有句话说无巧不成书,但那是书里的东西,真实的案子发生时,巧合的可能性太过低微,所以一旦出现了,反而最先要怀疑这个巧合了。”

        陈惇嗯了一声,道:“汪良最先洗清了怀疑,反而惹了怀疑。说去探望友人,早不去晚不去,偏偏在盗库发生之时,远远离开,而且还特地将钥匙交还到县尊手上,回来也忘了讨要?这本身就是不合情理的事情,何况——”

        “当长随胡坚、段清供认不讳,承认自己盗库的时候,”陈惇道:“更加深了我的怀疑。”

        “哦,”归有光道:“为什么?”

        “因为县衙库房开启关闭,”陈惇道:“只有来押解、搬运银子的差役、县丞和县尊能看得到库房之内的景象,其余人是看不到的。可有意思的是,盗库之人偏偏是长随,而不是差役。”

        陈惇发现,以往几起盗库案,盗贼几乎清一色就是衙役,因为他们亲眼看到了库房里的银子,由此而生了贪念。但县令的长随是看不到金银的,为何会突然生出盗窃之心——他细细询问了胡坚、段清,从他们口中得知,一个半月前,县丞汪良以检查库房为名,问他们讨要了几包杀鼠药,然后带着他们进入了库房之中,他们见到了装着金元宝的箱子,由此才生出了不该有的贪念。

        “汪良借胡坚、段清之手,将金元宝弄出了县衙,”郑若曾捋了一捋:“跟在他们后面,也知道了埋藏金子的地方,还摆脱了自己的嫌疑……他可真聪明啊,要是真的不辞辛苦去了一趟应天,那咱们根本就抓不到他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