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十五章 匆匆而过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十五章 匆匆而过 (2 / 3)
        “不唱也就罢了,”嘉靖帝道:“让徐鹏举没事就回南京去,来京一趟,呼朋引伴乌烟瘴气地,把宁安都带坏了,竟然悄悄出宫去听戏,贵妃那里说了五六次,朕都记着呢。”

        要说嘉靖帝最宠爱的孩子,就是曹端妃给他生的宁安公主了,这孩子肖似其母,嘉靖帝一见她就能想起在壬寅宫变中莫名冤死的曹端妃,即算他当年对曹端妃不过是贪恋其色,并无多少真心,但如花似玉的人儿香消玉殒,总是在他的心上投下了一片挥之不去的愧疚。

        嘉靖帝一生所遇的女人中,最敬方皇后,方皇后的风仪气度,天下无人出其右。当年选秀之时,两宫太后屡屡瞩目,咸谓女子九善,方氏都具备齐了。嘉靖帝也觉得方氏品德才能足可母仪天下,事实证明,在壬寅宫变中,除了她没有别人能救得了嘉靖帝了。

        但要说嘉靖帝深爱的女人,则是宁安的养母贵妃沈氏了,沈氏当年所得的封号是“宸妃”,这是帝王给心**的封号,嘉靖十三年册封方皇后的诏书上附了沈氏和阎氏的名字,阎氏是皇长子的生母,其名犹在沈氏之后。嘉靖十九年,沈贵妃又与庄敬太子之母王氏同时晋封皇贵妃。王氏是太子的母亲,其名依然在无子的沈贵妃之后。

        如今宫中只有一个皇贵妃了,沈氏打理六宫,又抚育了宁安公主。其他的妃子在大内除非传召,方才能见到皇帝,唯有这一对母女,可以随时登船来到西苑,出入无阻。

        “公主少年天性,贪玩也是常理,”陆炳道:“臣记得今年上元,公主偷溜出去鳌山观灯,贵妃娘娘也没说什么,这一次恐怕是担心公主被魏国公带的越发收不住性子,臣也知道魏国公在南京无人管束习惯了,及早勒令他回去,也让贵妃安心。”

        嘉靖帝道:“听闻如今家家户户都在听《白蛇》戏文,也不知道食肉之家,怎么就一日不能离这戏曲了,朕也看过那戏文,写得不如话本,又多是些收不住的**,不唱了才对。”

        这就是陈惇比徐渭的幸运之处了,按理说嘉靖帝应该和如今的官宦人家一样,爱听戏文胜过话本,但嘉靖帝偏偏喜欢字句都不太精装雕琢的话本。

        “既然不唱,严侍郎也就可以安心了。”陆炳接着道:“只不过他跟这写话本的人过不去了,非说陈惇是有意影射他,便要拿他治罪。”

        嘉靖帝至此也就明白了:“所以陈惇在牢里蹉跎了更久,心中怨愤,情有可原。”

        陆炳道:“臣找到他的时候可谓千钧一发,浙江布政司都判了他秋后问斩了,臣刀下夺人,又在严侍郎那里赔了许多不是,总算把人救下了。只不过这小子心高气傲地,不肯低头,非要讨寻个公道,也是犟种。”

        嘉靖帝嗯了一声,若有所思:“浙江布政使司……”

        之前李默一封奏疏,揭举了一百多人,嘉靖帝反而因此多疑,因为其中很多官员是严党出身,他因此怀疑李默是趁机打击严党,而不是要揪出害死朱纨的凶手。现在看来,严党的势力的确像里写的“某方炎炎赫赫,怙宠无悔”。

        那么陈惇形容二严的奴仆一到,太守、县令都要看颜色行事;书信一到,连按察司、都察院也要为之徇情枉法,也都是亲身体会了。

        陆炳此时又慢慢道:“陈惇非出身官宦,误闻市井之言,又存书生之见,所以写了这些不着调的狂言。圣明不加诛戮,臣替他谢陛下恩德。”

        陆炳的这话,说陈惇“误闻市井之言”,给他脱去了“攻讦宰相”的罪名,因为陈惇的里,弹劾了严嵩结党、揽权、贪污、受贿、钳制言路等种种罪名,除了确有实据的强夺民女,其他陈惇都弹无实据,陆炳就说他一切都是从市井之中听来的,最多算他不辨真假,风闻奏事罢了。

        嘉靖帝笑道:“话虽如此,这小子也太孤愤了些,些许委屈,不能忍受,还需要好好磨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