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0.北伐(上) (1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20.北伐(上) (1 / 5)
        
?桓温是早已经励志北伐了的,为了实现可以见人的和不可以见人的远大志向,桓温并不介意亲冒矢石,以身犯险。

        在西征成汉胜利之后,东晋确实拥有着一段相当长时间的北伐良机,期间也组织了两次之多的北伐战争,然而领军北伐者,并不是桓温。

        当时的北方局势极其混乱,349年,后赵皇帝石虎去世,为争夺皇位,石虎的儿子们先后将屠刀挥向了自家兄弟,后赵陷入内乱之中。经过一系列血腥杀戮,冉闵胜出,建立汉人政权——冉魏。此后,中原汉人和内迁的胡族进行了一场事关民族存亡的大血战,灭汉檄、杀胡令伴随着尸山血海沓至纷来。在此期间,冉闵曾以冉魏皇帝的名义向东晋发出进军中原的邀请。远在辽东的前燕也趁机南下,于352年消灭冉魏,逐鹿中原。

        镇守荆州的桓温并没有“琴棋书画诗酒茶”的闲情雅致,也决不愿意跳出功名利欲之外,在群雄逐鹿的乱世做一个悠闲的看客。“笑看风与云”的情操,并不是每个人都拥有或愿意拥有。灭亡成汉后的几年时间里,桓温屡次上书朝廷要求北伐,并且积极部署兵力,全力备战。

        然而,每次在他的北伐行将施行之际,却总有另一只友军举起北伐的大纛,率先出击,将桓温晾在一边。

        已经获得了西征成汉的胜利,如果北伐再取得成功,桓温的威名不仅会响彻东晋的大街小巷,街角旮旯,甚至会在百姓的心中获得永生。司马家族是以军队起家谋权篡位而立国的,对于相似情况下的桓温,不得不防,不敢不防。那时景象,是司马家族的荣光,也是梦靥,并不愿意场景再现。功勋显赫的桓温不但不被重用,反而被东晋世家大族和朝廷(当权者司马昱)极力压制。

        349年,在桓温数次上书请求北伐之后,褚裒(bsp;pou)率军北伐。

        代陂一战,后赵军击败褚裒部将王龛并将其俘虏,北伐失败。投奔北伐军的晋朝遗民二十余万陷入绝境,孤立无援,被后赵骑兵尽数屠戮,褚裒羞愤而死。

        350年,在数次上书要求北伐之后,桓温决心效法西征成汉时做法,拜表辄行。大军进驻武昌,并沿江而下,司机北伐。但司马昱劝阻了桓温的行动,因为要“思宁国而后图外”,因为桓温此举为“异常之举”。因为朝廷已经派遣了殷浩率军北伐,无余力支撑桓温的军事行动。桓温随即退军还镇,坐看殷浩成败。

        殷浩是名士,视金钱如粪土,待功名似浮云。朝野推崇备至,时人誉之:出仕则江东兴,归隐则天下亡。殷浩是隐士,盛名之下,果断放弃唾手可得的功名利禄,在荒山野岭深林里隐居了十年。当然,换来的结果是名声更盛。司马昱曾写信给殷浩:再不出来当官,置天下苍生何?

        东晋的天空下,地球如果少了殷浩,大概不会再转动了。

        司马昱之所以启用殷浩,正是为了利用殷浩之盛名和西征之后声威大振的桓温相抗衡。但桓温并不看好殷浩,因为其幼年时曾经和殷浩进行过一段不怎么愉快的玩耍,殷浩总是捡他玩腻了丢弃的玩具。而且这样评价殷浩领兵:“阿源(殷浩)有德有言,向使作令仆,足以仪刑百揆,朝廷用违其才耳。”明明是治理一方的文官,却要让他领兵行征战之事,怎么能做得好?

        殷浩的北伐以前锋将领姚襄在进军途中的临阵倒戈而告终,前后历时两年,两次出击均遭惨败,损兵折将、劳民伤财,除此之外,没有成就。在桓温的强烈要求下,殷浩被废为庶人。

        怪不得殷浩宁愿隐居!还是回去那荒山野岭深林中居住吧,但是,再不称之为隐居。

        两次北伐的失败大大打击了东晋中央政府的权威,褚裒和谢氏(殷浩北伐,以谢尚为安西将军)势力均受到严重削弱,从此之后,东晋各势力中,能够担任北伐大任者,只剩桓温一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