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18.成汉帝国 (2 / 4)
成年的李雄身高八尺三寸,容貌俊美,帅得不像凡人。然而在没有办法靠颜值吃饭的岁月,李雄在李特领导的流民起义军中始终战斗在最前线,军中威望极高。后来李特战死,继任者李流也在不久之后病世,义军领袖的位置就理所当然落在了李雄的屁股底下,从此,流民军声势日盛,最终平定川蜀,成就霸业。
李雄是个好皇帝,作为久经沙场之人却并不嗜杀,反而性情温厚、待人宽和。即使是背叛自己并伤害自己母亲的凶手,当他们再次归降的时候,李雄依然能够宽恕他们。这是了不起的胸怀,在那个四方多战事的年代,这也是巴蜀之地能够平安无事的重要原因。在李雄的统治下,成汉帝国兴学校、置史官,精简刑律、轻徭薄赋。政事之余,作为皇帝的李雄手不释卷,公事少而劳役不常有。百姓富庶殷实,路不拾遗、夜不闭户,夷夏各族人心安定,四方士民归之如潮。
当然是有缺点的,比如朝堂上下不尚礼法,一品宰相和九品小吏经常撞衫,不容易辨认;军队缺乏统一管理,打仗时各自为战,互不支援等。但相较于那件影响成汉国运的事情,这些却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了。
李雄打算把皇位传给他的侄子李班。
作为成汉最为英明神武的君主,并不昏聩的李雄能够做出如此违背人伦的举动自然有他的理由,据李雄交代,主要原因有三:
其一,李雄认为其兄李荡是“嫡统,丕祚所归”。正因为李荡英年早逝,李雄才有机会成为义军领袖,进而开创帝业。将皇位传给李班,意在还社稷于李荡一支。
其二,李雄认为自己的十几个儿子均为庶出(小老婆生的),且“皆尚奢靡”,不成器,非安邦定国之才。
其三,李班“谦恭下士,动遵礼法”且“仁孝好学,必能负荷先烈”(资治通鉴),李雄认为李班将来定能承继先辈遗愿,成为一代明君。
324年,李雄力排众议,正式册立李班为太子。史书记载:“乱自此始”。李雄的儿子们绝不会心甘情愿。
中国封建社会,皇位传承大多是“父死子继”的,而且要“以嫡、以长”。一旦打破这个规律,往往就是引发祸乱的根源。李雄定然没有想到,他别出心裁的做法会为成汉帝国埋下皇族内讧的种子。以侄子身份继承皇位的李班在他死后不久就死于非命,而凶手正是李雄的亲生儿子。那时,他自己都还没下葬。
李班是个好人,集谦虚、博纳、好学、宽厚、仁慈、孝顺、节俭、泛爱、真诚于一身,在李雄旧病复发,行将入木之际,“诸子皆恶而远之,独太子班昼夜侍侧,不脱衣冠,亲为吮脓”(资治通鉴),且“殊无难色,每尝药流涕,其孝诚如此”(晋书)。在李雄最需要亲人照顾的时候,儿子们全都“恶而远之”,只有作为侄子的李班尽孝床前,虽然太子要做出表率作用,但其实李班依然可以找到一万个理由离开。综合李雄去世之后的表现,我们可以认定李班孝心的真诚。论德行操守,李班在中国历代皇帝中堪称第一。
334年六月,李雄病逝,时年六十一岁,谥号武皇帝,庙号太宗。太子李班即位。
李班不是个好皇帝。
由于李雄对成汉帝国的良好治理,在李班即位之初,整个国家政局稳定,并没有给心怀叵测者留下生存空间。应该说,只要李班妥善处理自己和众堂兄弟们之间关于皇权的问题,是可以做到稳定大局,进而实现叔父对自己的殷切期望的。但是,李班并没有做到。
在好人李班的世界里,天下根本没有贼!然而历史用鲜血告诉我们,每一次善与恶的碰撞,先受伤的总是那些善良的人们。可惜在失败即灭亡的皇权游戏里,等待李班的,并不是亡羊补牢的故事,而是一失足成千古恨的叹息!
李雄的儿子们绝不会放弃夺取那本该属于自己却最终花落别家的皇位的机会,哪怕这样的机会只有一分一毫。根本利益面前,任何形式的友好都不值得一提。从李班被册立为太子的那一天起,双方哪有情义可言!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