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30.武悼悲歌 (1 / 6)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一篇 当机会来敲门 30.武悼悲歌 (1 / 6)
        冉闵最为精彩的故事的开始,其实也是他悲惨结局的序幕。在《杀胡令》号召天下汉人杀尽胡夷的同时,也注定了天下胡人对冉闵群起而攻之的必然现实。

        灭亡的钟声是在第一次襄国之战失败时敲响的。

        在反击诸胡联军取得连续胜利之后,冉闵的军队迅速扩充到三十万人,信心也随之膨胀。350年十月,冉闵出师讨伐襄国。

        战争的初始阶段冉魏大军节节胜利,在短时间内就兵临襄国城下并将其包围。然后就是旷日持久的围困作战(一百多天),冉魏军队在攻城和围困中耗尽了最初的锐气,石袛却在抵抗与求和中(曾去帝号向冉闵求和)等来了援军,胜利的天平随着时间的推移开始向后赵倾斜。351年三月,冉闵军在石袛、前燕、姚弋仲三方围攻以及投降的胡人士兵趁机作乱的多重作用下(冉闵此次作战中重用胡人降兵),冉魏军队惨败。跟随冉闵出征的大军有十万多人,最终跟着冉闵逃回邺城的,只有十余骑!

        毫无疑问,这是一次惨败,损失之惨重不言而喻,用片甲无存来形容也毫不为过。影响也是格外巨大的,据说,当时冉闵已经回到邺城皇宫好多天,而邺城的百姓还是以为他们的皇帝陛下已经战死而惶惶不可终日,搞得冉闵只好亲自出宫安抚百姓——证明自己还活着,才算是安定了民心、军心。

        这些只是此次失败的直接影响,随后的副作用更为严重深远。直接断送了冉魏帝国的前途命运。

        此战之后,冉闵赖以立国的基础消耗一空,根本开始动摇。虽然在随后的反击作战中取得胜利(351年四月,冉闵击败追击而来的刘显),但因失败而形成的颓势始终没有发生改变,冉魏陷入亡国的危机当中,并疲于应付。

        国力的增加是日积月累的,尤其是在盖一所房子(皇帝家的宫殿)就足以拖垮一个国家的年代,脆弱的国民经济使得国家行动必须慎之又慎,容不得半点马虎。比如曹操,周瑜一把火烧光了他八十三万大军的时候,同时也烧光了他全部的一统天下的梦想,后期的权谋计算,只是为子孙后代篡夺汉室江山铺平道路罢了。不信?不知道您还记不记得“得陇望蜀”的典故?即得陇不复望蜀之人,怎么会是一统天下的雄主?还有刘备,戎马一生攒下来的积蓄因夷陵一败而荡然无存,哪里还有什么兴复汉室的信心!身心俱碎,万念俱灰!在电视剧《新三国》中,临死前的刘备对这两个成语有着堪称完美的表述。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悲催起来,竟也是一样的。

        至于冉闵,固然表现得更加坚强,毕竟年轻就是最大的资本,……只不过是从头再来!然而也依然如同秋后的蚂蚱,无论怎么蹦跶,都改变不了必将灭亡的结局。在此感叹一声有心杀贼,无力回天!脆弱的国民经济遭到破坏后恢复起来是格外缓慢的,实力的损耗让冉闵不可能重塑辉煌,不可逆转的从巅峰跌下,走向末路。

        不止于此,本着趁你病要你命的精神,东晋帝国趁火打劫,在冉魏军队和诸胡联军血战之际,拼命地挖起了冉魏的墙角。351年八月,东晋以皇朝正统之名义,大肆“接收”冉魏州郡。冉闵的徐州刺史周成、兖州刺史魏统、豫州牧冉遇、荆州刺史乐弘都携城堡归顺东晋。平南将军高崇、征虏将军吕护拘捕洛州刺史郑系,携三河归顺东晋。这些,更是让冉魏政权雪上加霜!

        应该算是消息不畅惹的祸。襄国之战失败后,连邺城百姓都认为冉闵已经战死,更不要说邺城之外的州郡了。通讯工具的局限(当时,流言的传播主要靠街头巷议)给了东晋足够的可乘之机冉闵已死,你们还不投靠我,等着效忠于谁呢?

        若是放在现在,一个电话打过去,或许,冉闵随后的处境会好许多。

        我们来看看作为战胜方的后赵随后的诸多变故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