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山雨欲来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十六章 山雨欲来 (1 / 3)
        仲秋之季,只有疾风,没有了电闪雷鸣。

        鸿雁飞去了江南,就连洞里的蛇虫鼠蚁,也开始贮藏过冬的食物,虫子修整自己的巢穴,白河的汛期也逐渐消退,城中百姓家家户户修缮粮仓,早已储存好了过冬的粮食。

        “漠北从未种过冬粟么?”

        方黎曾这样问过徐白,但是话刚说出他就后悔了。

        很明显在后世大半北方地区也不曾种过冬粟,他们种的作物叫做玉米,但是这会根本没有什么玉米,所以百姓们每年只有靠秋收才能存活,秋收之后,靠着粮仓贮藏的粟米多寡来过冬,这些还要除去给朝廷缴纳的租庸。

        徐白深思一番,却回道:“这冬粟我也有所耳闻,以前作牛倌之时,尝听吴赵之地的袍泽说起过,他常年行走在荆楚、吴赵、云贵之地,说那里的粟谷春季播,夏末收,此为一熟,夏季接播第二茬种子,冬初再收,此为二熟!”

        “一年两熟。”方黎口中冒出一句话。

        徐白先是一愣,接着便拊掌笑道:“对咯,三郎说的很对,这便是一年两熟之农时。”

        方黎心中本来还想说这算甚,还有一年三熟呢。

        话未说完,徐白又接着道:“这还不算,我接触过有的大家族出来的牛倌,那些老者甚至徒步游走到大隋最南端之地,乘舟过海,待了足足四十年才回来!”

        “最南端?”方黎心中一动。

        “那是一块被海环绕的陆地,名曰朱崖洲,还有在与云贵隔海相望的夷洲之地,这两处地方听闻农时亦有一年三熟之制!”

        方黎当然知道,徐白口中的朱崖洲便是琼,后世所谓的海南岛,夷洲自然便是三国大将卫温发现的台湾岛了!

        方黎这才知道,原来这个时候就有“农学家”发现了作物熟制,只是谷物成熟在现在,还多依赖于环境和天灾,只有淮河以南的少数地方才可以实现两熟,北方基本上还是一熟。

        但是大河(黄河)作为华夏文明中心,是最早发源地之一,这会的江南尚处于未大力开发状态,唯一一次大力开发江南,就属晋元帝衣冠南渡那次了,大量士族都随之南迁,这才将南方一亩亩荒地翻成了黑土,变为良田,这是人类利用改造自然的结果。

        大椒岭脚下,肥美的草场一望无垠。

        除去大椒岭这片草场,最为肥美的当属明山一带的草地,这也是当时张烈为何会屯兵明山镇的原因,要说方黎不觊觎明山草场,那都是假的,但是他并没有主动前去,他在等,等梁师都的话,果然等来了一封信,还有随之而来的冯端,和他带领的两百府兵。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