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七章 共讨董贼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十七章 共讨董贼 (3 / 4)
        虽然是最吃力不讨好的运粮官,但李安然和周公瑾依然每日做到勤勤恳恳。这关系到十数万大军的温饱,又岂能马马虎虎?

        不过了解历史的李安然耍了一个小心眼,他向后方的袁术谎报了军队人数。

        孙坚早期在汜水关败给华雄后又被徐荣击破,十五万大军收拢后仅剩八万余,随着李安然所在的扬州兵加入人数重新超过十万。

        但李安然派人给袁术谎报称扬州军有五万人,孙坚的败军也有十万人马,合计十五万。

        袁术虽然自大,但他不傻——袁术自己安插在孙坚身边的亲信给他的消息是联军大约十二数三万人,于是他每周只发放了十二万余人的口粮。

        之所以是每周发放,是因为南阳官道运粮到颍川一带实在是太过方便,两郡本来就贴合在一起,附近也没有黄巾余孽。

        粮道梳理往往是打仗的重中之重,从古至今每每发起一场全国战争就需要动员远超大军人数的民夫来运粮食——二十万人的大军可能在短时间内会消耗五十万人的口粮。

        这就是为什么蜀国国土如此之小却总是能兵出祁山而魏国却只能在雍凉被动防守——蜀道难,难于上青天。

        视角回到阳人聚——

        一个月后,后军的李安然看着粮仓内通过每周的积攒多出来十万石粮食,内心也是底气十足。

        他在和周公瑾商量一二后,通过陆康和孙坚间接对话:每日叫阵的先锋军都能获得双份的粮食,加餐加肉;而歇息的中军只能获得平日九成的伙食。

        孙坚允之。他明白此番用意——加强部队打仗的积极性,而九成的口粮还不至于让中军哗变,半饱状态反而会激起恶狼们在战场中的凶狠劲。

        而李安然也达到了自己的目的,不要小看这之间的差额。十万余大军因为地形的原因每日只有五千人作为先锋军攻城,而后方待命的将士足足有十万人之多。

        等于多掏了五千人粮食,却省下了一万人的粮食。

        一来一去,李安然的粮仓日渐丰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