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七章 崔道泉 (1 / 3)
水中一只蟹,山外两头鳖。
东风莫回首,西湾黄金屋。
提笔文章著,扬鞭马蹄催。
江流三千里,尽头海与苏。
这首流传中州的歌谣,说的便是江南士族中最有名望的“六姓七家”——夏安谢氏、岭南王氏、河谷王氏、江湾郡顾氏、卢氏,以及海宁郡的崔氏、苏氏,其中河谷王氏祖先居于河谷没错,但是武德皇帝以宁代夏的征战中,河谷王氏一路南迁,如今也居于岭南郡,因此和岭南本地的王氏又称“岭南二王”。
崔道泉便是海宁崔氏的主人。
夏江绵延三千里,尽头汇入星月海,便是在这江海汇聚之处,诞生了海宁郡这中州第一富庶之地。据说千年之前这地方还是蛮障相生的恶劣之地。海浪汹涌,有一个道人口占了海宁这个名字,自此才风平浪静,养得一方富裕的水土。不过就算如此,每年八月的海宁大潮也是中州一景,蔚为壮观。
相比于朔方的苦寒、西凉的荒漠、河谷的贫瘠,江南诸郡可谓繁华,百姓生活富足,这才有四郡孕育着天下七成的读书人的说法,也使得江南书生占据了大半个朝堂。至于国家用度,每年通过夏江漕运、东山港海运的银粮不知几千万许。。单说海宁一郡就养活半个中州也不为过。
景煜二十二年以前,崔道泉是这天下第一富庶之地最有权势的人。
他只有一个宫观使的散官头衔,除了可以给东阁和皇上写折子外并没有太多的实际用处。他的权势还是来自于他姓的是“提笔文章著,扬鞭马蹄催”的崔,来自于他的亲弟是如今的东阁大臣、天章阁大学士、吏部尚书崔道衍,是六姓七家乃至整个江南文人在朝堂上屹立不倒的倚仗。
至于海宁郡的另一大姓,早年间苏氏的一个嫡子不知道什么原因跑到横断山里和前夏匪徒搅到一起去了,到现在也讳莫如深;而景煜朝初的时候又出了“科场弊案”。。直接让苏氏的两位状元郎在仕途上默默无闻。这两桩打击之下,苏氏已经有二十余年附崔氏的骥尾了。
直到景煜二十二年春天,禄王爷去上京就海宁。
崔道泉退到了海宁郡的第二,努力的适应着有些时候需要坐在下首的场合,比如现在这样。
禄王爷坐在客人的上首,他坐在下首。
黄一鸣坐在主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