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闲谈)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闲谈)
  是的,2015年5月下旬的一天,王二麴的表哥的朋友的堂哥的一个亲戚给于好理介绍了一个对象。王二麴的这个表哥在上班之余,也喜欢写写画画,似乎也可以算是个文学青年。新乡银行于2009年9月18日面向社会公开征集行徽和广告用语,王二麴的这个表哥也参加了新乡银行广告语征集(把“新乡银行行徽、广告语征集”这些字百度一下,在网上就可看见新乡银行的征集广告内容。把“新乡银行行徽、广告语征集揭晓”这些字百度一下,在网上就可看见新乡银行的征集结果)活动。可能是王二麴表哥水平不怎么样、才气差了一点,也可能是王二麴的表哥财运不怎么好、运气差了一点,最终未获奖。王二麴的表哥投的广告语是“团结聚银,创新立行”。

  王二麴的表哥是这样解释说明的:“作品中的‘银’,也是银行的银。另外,‘银’,有钱之意。‘团结聚银’,指新乡银行的领导、职工团结一心、用心服务,来吸收储户的钱(存款);指新乡银行的领导、职工团结一心、用心服务,全心全意为客户、为储户、为国聚钱财。作品中的‘行’,也是银行的行。“创新立行”,指新乡银行的领导、职工用智慧创新来立行、来建设银行;指新乡银行的领导、职工,与时俱进、勇于创新、善于创新、不断创新,以满足企业、储户、群众,日益增长的不断变化的各种金融服务需求、需要。作品中的‘新’,也是新乡银行的‘新’。‘团结聚银,创新立行’该广告语简洁明快,朗朗上口,易记易诵,嵌入了“银、行”2个字,,让人一看就知道是银行的广告语。该广告语体现了新乡银行的服务宗旨、办行理念,具有一定的吸引力、号召力。”

  王二麴的这个表哥虽然似乎是个文学青年,但他写小说(以前在网上写过小说)、散文、诗歌写的比较多,很少搞广告语、口号这一类。不知道为什么他参加了新乡银行广告语征集活动。

  有人通过王二麴了解了一些他表哥的情况。原来,王二麴的这个表哥老家是河南洛阳。明朝中期,大约是1493年6月,王二麴的表哥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一家人,从老家河南洛阳搬到(迁移到)了宁波府(浙江)。自1493年迁移到宁波府之后,王二麴的这个表哥的祖先们、亲人们,及现在的王二麴的表哥的一家人,等等,每年都要回老家河南看看。也就是说,1493年6月王二狗的表哥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的爷爷一家人,从老家河南洛阳搬到(迁移到)了宁波府后,王二麴的表哥的祖先们、亲人们,及现在的王二麴的表哥的一家人,等等,每年都要回老家河南看看。1493年到2015年共522(20151493522)年,在这522年里,王二麴的表哥的祖先们,及现在的王二麴的表哥的一家人、还有王二麴的表哥的族人,等等,每年都要回老家河南看看;再也就是说王二麴的表哥的祖先们,及现在的王二麴的表哥的一家人,还有王二麴的表哥的族人,等等,回老家河南的次数至少522次了。就是说回老家河南的次数基本上至少每年一次。

  在这522年里,王二麴的表哥的祖先们、亲人们,及现在的王二麴的表哥的一家人、还有王二麴的表哥的族人等,每次离开老家河南时,老家的亲戚、父老乡亲们都叮嘱说:“你们要常回老家河南看看;老家河南,欢迎你们常回来看看......”

  是的,王二麴的表哥(这里的王二麴的表哥,指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工作的表哥。在王二麴所有的表哥中,只有一个表哥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工作)的朋友的堂哥的一个亲戚给于好理雨介绍了一个对象。。现在,王二麴的这个表哥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县级)工作。

  其实,王二麴的表哥很多,王二麴有很多表哥。但是只有一个表哥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工作。

  是的,2015年5月下旬的一天,王二麴的表哥(王二麴的这个表哥,指在浙江省宁波市奉化市工作的这个表哥)的朋友的堂哥的一个亲戚给于好理介绍了一个对象。给于好理介绍了一个对象的王二麴的表哥的朋友的堂哥的这个亲戚,叫赵斟毓。

  赵斟毓是王二麴的表哥的朋友的堂哥的亲戚。是赵斟毓给于好理介绍了一个对象,这个女孩(对象)姓沈,于好理称她为“沈妹子”。

  虽然于好理和“沈妹子”谈对象没有谈成功,但是,于好理的父母为了感谢赵斟毓先生帮忙给儿子介绍对象,特意给赵斟毓先生送了用于好理的家乡传承了上千年的古法酿造的原生态米酒一坛(60斤),赵斟毓先生也乐意接受了于好理的父母送的一坛美酒。这一坛(60斤)原生态米酒,是于好理的父母亲手用当地传承了上千年的古法酿造的原生态米酒。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