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章 抗旱不是容易的事 (3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八章 抗旱不是容易的事 (3 / 4)
        原本今天是讨论防治旱灾问题的,被崔炳石的事情一闹,李世民暂时忘记了。于是就让李佑离开了。

        望着李佑离开的背影,大臣们竟然产生了仰视的感觉。

        水旱灾害历来是朝廷重大事项,关系着社会稳定甚至社稷安危。李承乾、李恪和李泰都提前得到了消息,说今天早朝要研究关中地区的旱灾问题,也都提前做了功课。

        李佑走后不久,李世民就拿出了关内道的奏章,将渭南、陈仓等地的旱情进行了通报。

        关内道的水资源分布极不平均,主要水资源都集中在了长安地区,其余地区大部分都缺水。从古至今,这里都是旱灾频发地区。正常年景,风调雨顺,粮食生产尚可保证当地百姓生活,一到干旱年景,人们就外出逃荒。1929年的陕西旱灾最后导致30万妇女被卖,500万人死亡。

        李承乾首先站了出来,他列举了历史上关中旱灾事件。坚决主张抗旱。他提出打井,提前准备粮食,周边地区官府做好接纳灾民的准备。博得了众臣的赞成。

        李恪和李泰也提出了类似的意见,也得到了李世民的赞赏。众位大臣都夸赞几位亲王为百姓和朝廷着想,堪称爱民的楷模。

        可惜的是,他们都是纸上谈兵啊。

        户部尚书高静明出来说道:“陛下,经过去年的水灾,粮食减产、赈济灾民、加上对吐谷浑用兵,户部的库房已经空了,没有能力实施抗旱赈灾。”一句话,要钱没钱,要粮更没有。

        户部尚书皇甫睿出来说道:“陛下,打井抗旱固然是良策,可是臣估算过了,要想解决旱灾问题,至少要打出4万口井。还必须保证每口井出水才行。。按照以往的比例,大约要打十万口井,才有可能保证4万口井有水。

        因此,要靠打井抗旱,需要打十万口井。每口井的成本平均要10贯钱,这笔钱还要靠户部筹措。”

        高静明马上说道:“陛下,这可是100万贯钱啊,户部绝对拿不出来。”

        房玄龄出来说道:“陛下,眼前的灾情刚刚出现面头,大张旗鼓的组织抗旱,容易引起恐慌,百姓们没有钱打井,他们会提前外出逃荒,无人照看庄稼,旱灾会人为地变得更加严重。”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