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五十九章 义学募兵 (1 / 3)
至于赵老大提出让义学控制一下生源的问题,倒也不是因为义学这个组织过于庞大了。
而是在他看来,让读过书的年轻后生去当兵吃粮,有些太过于浪费人才了。
况且那些义学毕业的学生,走入社会之后,基本上都能找到一份非常不错的工作,很多商贾,也都喜欢聘请他们担任一些管事之类的职务。
都已经有了一份不错的谋生职业了,哪还会愿意去背井离乡当兵吃粮,赵老大的意思应该是让义学少招一些农家穷娃,让民间多一些目不识丁老实本份的年轻后生,这样以后才能不用担心没有足够的兵源。
“陛下,这义学里的学生,凡年满十四,必须结业离校,与募兵不会冲突吧?”
“哎,你有所不知呀,百姓人家的子弟,受义学教化明礼之后,大多都能找到一份不错的活计,怎还肯受招募入军伍,去那边疆苦寒之地,再者,义学中虽不教四书五经,却也都是读书明礼之士,怎好再将他们招入军中,成为粗鄙武夫,之前心血,岂不白费?”
这差不多也是古代募兵的一大特色了,喜欢招募农人中那些健壮彪悍的青壮,说白了就是把那些四肢发达头脑简单,好惹事生非,蛮横粗矿的不稳定青壮招募到军中。
如此一来,军队的战力有了保障,民间也能安定很多,当真一举两得。
至于义学的毕业生,怎么说都算是一个读书人了,读书人通常会被安上一个文弱且安分守己的标签,不但与不稳定因素毫无关系,反而在民间这样的人多了,有助于社会的安定。
养都养不出来,怎还舍得再把他们打入军伍,又还原成一个不安定的粗鄙武夫,这不是开倒车嘛。
“陛下,义学的学生,虽读书识字,却也不是四体不勤的孱弱文人,且大都明纪守法,胸怀报国之志,当是从军入伍的好苗子才对呀……”
“唉……这个……”
赵匡胤本想说把这些好苗子招募到军中,那不是暴殄天物嘛,想了想还是咽了回去,怎么说自己也是武人出身,也太好意思给武人打上一个那什么标签。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嘛,投笔从戎,保家卫国,本就是男儿本色,陛下尽管招募便是,臣以为义学的毕业生们还是会很乐意响应陛下的号召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