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蒸蒸日上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蒸蒸日上 (2 / 4)
        “我在城外租了块地,打算再弄个生产煤炉的工厂。”

        “吴老板又要重操旧业了呀,”还玉打趣道。

        “工作使我快乐嘛。”说起前世打趣时常开的玩笑,两人相视而笑。眼中满是温情。

        “老公,出门在外的自己小心些,人生地不熟的。”

        “嗯,会的,而且我现在也是有保镖的,就上次跟你说起过的那个和尚。”

        “嗯……”

        下午,王浩又去码头棚户区走了一趟,打算招二十名左右的工人。由于打算外壳也由自己打造。。所以还需招四个铁匠,好在流民聚集的棚户区并不缺工匠。加之提前让义学的熊孩子跟家里打过招呼,招人的事异常顺利。民户们知道眼前这个小哥就是天天给自家孩子送午饭的那个大恩人,全都一脸的感恩戴德。

        上次替王记酒楼打制煤炉时多做了几个摆在铺子上售卖,没想到当天就给卖完了,此时王浩才发现自己可能又犯了一个认知上的错误,古人在山寨方面的速度可能远不如后世,产品的流通也有一定的局限性,这里已经流行起来的东西几十几百里外甚至可能都一无所知,机不可失,得赶紧抓住机会把摊子铺开来稳定货源及配套产品,再适时逐步改善工艺流程,始终领先别人一步,大规模占领市场份额把口碑打开,即使以后出现同类产品自己也能坐稳行业老大的位置。事不宜迟,暂时将小吃铺的生意交给了翠儿和老娘,自己责马不停蹄的去城外物色了适合办作坊的场地,没办法,自家那个院子实在太小了,完全铺不开。选定的位置就在东门外报恩寺所在的小山坡下,原先是个染布的作坊,简单修缮一下就能凑合着用了,等明天工人一到就能指派任务了。

        从棚户区回来,王浩又去掌盐铁专卖的官办机构打听了一下如何购买铜铁等金属的事宜,自西汉桑弘羊提出盐铁官营这个制度之后,后面的朝代都尝到了这个甜头,把盐铁的经营权牢牢控制在了朝廷手中,并逐步扩大专营范围,盐铁茶酒等全成了国字号。好在铁并不难买到,只需去盐铁使下属的一个叫铁案的部门购买即可。

        王浩有想过用铅皮代替铁皮,铅皮更轻便又防锈,质地软更容易打制,铁皮的缺点实在太大,打厚了费钱不说还太过沉重,打薄了又大大缩短使用时间,容易生锈,尤其是煤炉这种长期高温烘烤的环境下。奈何这个时代的铅比铁贵太多,只得作罢从隔热层方面下了点功夫。就是在陶块与铁皮之间填充一层石棉。

        另外还有燃料方面,打算分两拨人,一部分生产煤球,一部分生产蜂窝煤,蜂窝煤制作方法倒也简单,弄个简单的磨具就成,就是制作的速度跟煤球没法比,得晾干后才能取下磨具,因此磨具的数量决定其产量。

        至于最后的生产流程,肯定不能是像之前自己那样一人包办一只产品的整个生产流程了。分工合作统一组装。最大化提高生产效率。即便生产这个小小的煤炉,流程要细分开来也是不少的。。暂时也只能大致分一下吧,其他的只能在工作中找慢慢修正。最后还有一个至关重要的环节,那就是销售,不过现在哪还有精力管得了这个呀,反正独此一家。业务员这个环节就给省了,倒是缺个会计,这年头的钱都只能藏家里,还都是一枚枚的硬币,一箱一箱的藏着,不请个会计如果自己又不习惯记账,最后连个大致盈亏都不知道。不过现在想这些有的没得也没啥用,杂七杂八的事只能自己一肩挑了。

        王浩的第一家三无工厂就这样摇摇晃晃地在一地杂乱中开工了。

        “东家,我们几个干啥呀?”见自己东家给其他人都安排了事做。。独留她们几个婆娘没被分派工作,都有些急了,以为人够了不需要她们了。

        总共也就那么两道工序,这几人本来是安排装配的,前面的刚开工,后续装配肯定没活干呀,只能先安排一些杂活,:“大婶子,估摸着要等两天才你们的活才能开始,这两天你们就先打扫打扫卫生吧。”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