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十二、大炼钢铁
1958年,全国都在大炼钢铁,龙口也不例外。每家把所有的废旧破烂铁都要上交。同时垒土高炉,运矿石,几十个高炉排起来,还挺好看。尤其是夜间火光熊熊,映红了高炉工人的脸。运矿石的人们,就像大兵团作战,在那宽阔的道路上,有牛车、有驴车、有马车、有人力车,都载着褐色的铁矿石,往土高炉那边送去。沿路你看吧,送矿石的有老头、有老太太、还有儿童,有赶驴的、有抬着的,一路上可以看到车水马龙,真叫人民公社力量大呀。这边往土高炉里输矿石,那边往外流铁水。
这一年,素珍才十五岁,也参加了运矿石的队伍。后来把年轻的按排到蓬莱的一个大付家村。那里有铁矿石,全村去了七、八十个人。有十来个男人,剩下的全是妇女。他们都背着被子和大包袱,手里都拿着大锤,还几个担着大铁锅,就像二万五千里长征,队伍浩浩荡荡的出发了。一路上,有说笑话的,也有打情骂俏的。有个男的,二十多岁,长四方脸,浓眉毛,大眼睛,眉毛向上挑着,高鼻梁,小胡子刚长出来。这个男青年长的很潇洒,眉毛黑黑的,牙齿是白白的,一黑一白,把他衬托得更加英俊了。他总是把脑袋轻轻摇了一下,一绺滑到额头上的头发轻轻甩上去。这个男的与一个女青年,眉来眼去。一路上,两人嘀嘀咕咕说话,也不知他俩说了什么。大付家村南边有一条大河,工地就在河滩上。下午两点多钟才走到,大家又渴又饿,坐在河滩上歇脚。队长去按排住宿和伙房,家家收拾出一间或是两间空屋来,女的七八个人住一间,打地铺,地上铺些麦杆草,再铺上被子。到了晚上,好歹到了开饭的时间了,吃的是地瓜和窝窝头,咸菜随便吃。第二天早晨,到工地一看哪,人山人海的。
大河滩上坐满了人,也有小推车运石头的,也有在凿石头的,也有用钢钎劈开石头的。河滩上,响起叮叮当当碎石的声音。男人每天挣十五工分,妇女每天能挣十个工分。素珍年岁最小,是个学生,是在暑假里来挣工分的,每天才挣八分。在河的上游,有一座石桥。石桥的两头伸延到陆地上。在桥头有几个涵洞,把涵洞两面都堵上,留上一个门,这个烘炉就按放在桥洞里,有一个烘炉。这天,素珍碎石子时铁锤一下滑到左手上,把两个手指头砸伤了,食指碎破了,脱了一块皮,血直流。中指砸黑了,肿的老高。破的手指用布包好,没法干活。妇女队长和素珍有点亲戚,队长和素珍妈妈的娘家都在东营修家。队长是素珍妈妈的叔伯姑姑。这么一来,素珍喊她姑姥娘。她的母亲53岁那添了一个女儿,她那年27岁,她的母亲都80多岁了。是亲就沾点顾,一看素珍手痛的一嗷号,就用一个长布条把手吊起来了。那几天没法干活了,素珍就到处转转。她转到了烘炉房,看到一个小黑孩在拉风箱。呱哒呱哒的拉着,也不知道他在那里干了多少天,只见他着身体,变得像优质煤块,乌黑发亮。他全身上下只有下牙齿和眼白是白的。这么一来,他的眼睛更加动人。当他起来走动时,腿脚有些不利索。听说是婴儿瘫留下来的后遗症。别的活干不了,就来学习烘炉。学徒先得干这苦差事。他紧闭着嘴角看着谁的时候,谁的心就像被热铁烙了一样难受。他的鼻翼两侧的沟沟里,落满了煤屑,头发长出半寸多长,头发间全是煤灰。全工地上人们都叫他小瘸子。他谁也不理,只有师傅叫他时,他才抬眼看看。听说这里丢过工具,所以每次吃饭时,都把他留下来看守工具。这天他一遍一遍地抚摸烘炉、铁钳、大锤、小锤、铁桶、煤铲,甚到每块煤他都摸了一遍。快到上班时间了,他的脚是马蹄外翻,他瘸着走上前,右手拿起煤铲捅开压住火的烘炉,左手用力的拉着风箱,煤烟和煤灰飞起来,迷了眼睛。他使劲的揉着,眼眶处充血发了红。他拉着风箱火很急,不大一会儿,他的头上就冒出汗来。一切都准备好了,等待师傅来了打钻子。
开山刚开出石头,大的有几方大,小的像被子叠起来那大,要用锤子把它砸碎,砸成拳头那么大,才算合格。在这个署假里,素珍一直跟随着青年队女青年去砸矿石,去的地方很远,离家有四十五里路。是蓬莱县大汪埯,离渤海岸有七里地。那里有一座山,说是有铁矿石。每人每天要砸两吨才完成任务。砸了40天,砸了90吨,快到开学了,她才和几个同学一起回来了。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