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零九章 螳臂当车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零九章 螳臂当车 (2 / 3)
        西周时出了个周公,以他超强的能力对以往先哲的经验和他自己的经验做了一个总结,因此制定出《周礼》。

        《周礼》中最生要的一点就是要倾听民间的声音,其中周朝采诗官的设置就是为了统治者能够倾听民间的声音。

        后来西周灭亡东周衰弱无力维持这一套机制,就出现像孔子这样的教条主义者,他以学习维护已经定形的《周礼》为己任。

        而放弃继续从民间吸取智慧形成新的礼条,所以他是教条主义者。后来的孟子连孔子还不如,孟子只知道要行仁政,但是怎么行仁政他根本一窍不通。所以通读过《孟子》就知道,他每到一个国家都是呜啦呜啦说一大通自己的话,但是具体的施政方法他一条也说不出来,主要就是因为他没有认真地考查过当地情况。

        国君听完只能告诉他你说的道理很好,可是我没有办法实行。

        孟子就是个喷子,只不过当时没有网络跑着去全国各地喷人。

        但是喷子在古时候也不受人尊重人家都叫“叟”,后来还人不脸地解释说“叟”是尊称。

        后人都说孔孟之道,其实孔孟是有分歧的,我想孔子真能看见孟子的话,一定会背过身去一句话都不跟他说。

        再后来的法家他们是要做详细调查研究的,但是他们是站在统治者的立场上做调查和分析,所以法家的东西很容易以政令的形式出台。

        先秦以前法家那些人去一个国家游说的时候,一开口他就能切中这个国家的要害,拿出可行的条款。

        这也是秦朝由法家建立的原因。

        但是法家光从上头看问题就难免出现苛政,这个时候就需要孟子这样的人来纠偏。

        从西周后期中国的政治精英就不再从民间吸取好的经验,虽然偶尔会有一些从底层上来的人,但是他们也是读儒家经典上来的。

        而且这些人也只有自身的经验,并不能汲取更多的底层经验形成新的思想理论。

        这一情况一直到民国,民国的政治精英虽然不再以孔孟为教条了,但是他们以洋人的东西为教条的。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