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上架感言 (2 / 9)
但我认为,这不全面。
战斗力是由多种因素构成,并不只是装备。
比如,日军士兵的训练,其新兵训练时期甚至有训练科目是在晚饭后射击三百米外的香火头!子弹命中香火头并将之击灭才算合格!其一个中队甚至在刻意不装备寒地装备时冬季去北海道进行抗寒训练,结果一个中队大部分士兵被严重冻伤,甚至冻死!
还有一个传闻,说是九一八之前日本关东军在和东北军的一次比赛中,就在士兵队列前挖了几个能看得见的大坑,然后命令士兵前进,结果,日本兵就像没看到似的直直往前踏步走,结果扑通扑通一个个掉进了大坑里,但东北军士兵却精明的一个个从坑上跳了过去……
经过这事后,日军看清了中国军队的纪律性是完全不如日本军队的,所以也就看清了东北军的实际战斗力,并不会如其表面的那般强大,所以也才有了九一八事变。
而就像本书简介所说的那样,我个人认为,至少可以从十个方面入手提高军队的战斗力。
医护,装备,训练,战术,参谋,教育,军法,人事,勤务,薪酬。
具体在这就不再详述,以后书中会说。
说了这么多,再绕回来。
我这种完美主义情节在上本书中展现的淋漓尽致,最终,也导致了那本书的失败。
我专门去省图书馆借了抗战资料书,然后两个月跑一次省图书馆去还书,然后再借出来。
去网上查了大量资料,包括中国军队阵亡将士名单,编制,日军淞沪会战参战部队列表,具体师团列表,联队列表,具体编制,步兵战术等等。
甚至你们之前可能看过这书的轻机枪射击声,重机枪射击声等等象声词,都是我在某国外视频网站上去专门找的,然后看完N个视频,确定这种机枪射击声音是这样,然后再找到合适的象声词来出现在文中,目的,就是为了让自己写的能够尽量真实,能够有代入感……
甚至,书中出现的一些人物,比如主角以下的某人,那都是我查到的阵亡将士名单中的一员,连职位都是和书中比较贴合的,甚至该人所在的编制,都和书中一样,而不是胡乱安排一个人名就算,甚至书中出现的一些日军军官的名字,也是我找到的日本网站的资料,甚至具体到中队长一级,那都是真名字……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