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二十一章丰都鬼城,中元节 (3 / 10)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二十一章丰都鬼城,中元节 (3 / 10)
        民间的鬼节与佛教的中元节、盂兰盆节有着密切的关系,又有自己独特的色彩。

        就这样,僧、道、俗三流合一,构成了农历七月十五丰富的节俗活动。

        清代文人王凯泰的诗《中元节有感》便描写了福建一带过中元节的习俗

        而依照佛家的说法,阴历七月十五日这天,佛教徒举行“盂兰盆法会”供奉佛祖和僧人,济度六道苦难众生,以及报谢父母长养慈爱之恩。

        据《佛说盂兰盆经》的记载,“盂兰盆”是梵语,“盂兰”意思是“倒悬”;“盆”的意思是“救器”。

        所以,“盂兰盆”的意思是用来救倒悬痛苦的器物,衍生出来的意思是。

        用盆子装满百味五果,供养佛陀和僧侣,以拯救入地狱的苦难众生。

        在传说当中,释迦牟尼佛有一重要弟子名唤目犍连,修持甚深,以神通着称,相传目连的母亲做了很多坏事,死后变成了饿鬼。

        目连以神通看到后,十分伤心,就运用法力将饭菜拿给母亲食用,可是饭一到母亲口边就化为焰灰,目连大声向释迦牟尼佛哭救。

        佛陀告诉他,必须集合众僧的力量,于每年七月中以百味五果,置于盆中,供养十方僧人,以此般功德,其母方能济度。目连依佛意行事,其母终得解脱。

        这种仪式最早从南北朝时代目连救母的作功德法会中开始流行。

        据《佛祖统纪》记载,梁武帝即开始设坛举行盂兰盆法会。

        自此往后,历代帝王人民多遵佛制,兴盂兰盆会,以报答父母、祖先恩德,久而久之就形成了中元节。

        而道教则是有另外一个说法。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