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七章 两篇文章 (1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三十七章 两篇文章 (1 / 3)
        全媒体时代,人们尤其是年轻人更趋向于从网络上获取相关资讯,阅报纸,仿佛已经成为了一个久远的记忆。

        这并不是说纸媒会就此消退或者消失,但是不能否认的是,在新兴媒体的冲击下,纸媒面临优胜劣汰和行业洗牌。在这个信息bàozhà的时代,人们对文化产品的选择更看重优质精选的信息内容,真正有新闻价值、公信力、影响力的纸媒仍然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和生存空间。

        就好比如苏景手中的这一份,哦不,准确来说是两份报纸——《新华每日电讯和《rénminribào。

        对于苏文的诧异,苏景只是淡淡一笑,和大多数年轻人一样,他也没有看报纸的习惯,不过老苏还是很喜欢看报纸的,所以家里订了报纸。刚才下车前,老苏就拿了这两份报纸让苏景带上。

        虽然不知道老苏葫芦里到底在卖什么药,但想到老苏的性格不会无的放矢,也不会跟苏景开玩笑,所以苏景还是老老实实地把报纸带上,丢都不敢丢。

        首都直飞南都大概需要三个小时,苏景平时要么听着歌闭目养神,要么看看下载好的电影或者,说起来,看纸质或者报纸,还是第一次。毕竟纸质玩意,带着还是有些麻烦。

        调整一下坐姿尽量让自己舒服点,苏景展开报纸,挡在戴着墨镜口罩的脸前。还别说,这样确实是阻碍了别人好奇的视线。

        新华社是华夏官方通讯社,是政.府层面上最权威的信息发布者,包括rénminribào在内的媒体大多都需以新华社发的信息为基础,理论上华夏的新闻要以新华社为准。这也是为什么人们时常会在央视新闻和rénminribào中有“据新华社……”的原因了。但苏景无论是在微博还是在微信公众号平台上都关注了rénminribào,所以他率先看的是《rénminribào。

        旁边的宁希竹也没有闲着,拿起了苏景放在小板桌上的《新华每日电讯看了起来。

        首先发现问题的是宁希竹,但紧接着苏景也在《rénminribào中看到了相关报道。

        新华每日电讯:《素质问题还是职业危机:新闻伦理困境的再思考

        rénminribào:《对传播现象深刻变化的思考

        前者认为,新闻伦理是新闻道德问题的核心,审视和讨论新闻伦理不可能脱离新闻新闻职业自身的发展演变,以及新闻从业者对这种“职业伦理”的构建过程,试图将关注的目光从个人转移到新闻职业的历史,以及新闻职业与社会其他部分互动的过程,以此为起点,重新审视当下的新闻伦理。文章认为,当下华夏新闻伦理的混乱更与新闻伦理独特的生成特点、新媒体背后的商业逻辑以及社会转型期有着密切关系。

        《新华每日电讯只是刊登了文章的摘要,至于文章的详细内容,会在其旗下《华夏记者杂志中完整刊登,而文章的作者苏景不认识,但是苏文知道,抛开其他名头不谈,其中让苏景惊讶的是,这个作者还是《华夏记者杂志编辑。

        虽然不是媒体界的从业人士,但在全媒体时代,每个人都可以说是“公民记者”,苏景隐隐觉得,这篇文章高屋建瓴,有着引人深思的地方,有必要拜一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