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卜赛民族与文化 (4 / 2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吉卜赛民族与文化 (4 / 22)
        还有一部分吉卜赛人来到亚美尼亚,在此逗留了一段时间,又经**来到欧洲。许多西方学者通过对吉卜赛人各种方言的研究,考证出这条迁徙路线。19世纪末,在阿塞拜疆、亚美尼亚、格鲁吉亚等地还有数百名吉卜赛人在流浪,他们在与土耳其或与伊朗交界处随意出入。他们的风俗习惯一直保持着与祖先遗留下来的传统相一致。而其语言却受到亚美尼亚活的很大影响,尽管仍然保留大量起源于印地语的词汇,但是在语法上已受到亚美尼亚的相当大的影响,甚至颇为接近亚美尼亚语。在威尼斯的吉卜赛方言中,也残留着不少亚美尼亚语词汇。如bov(炉子)和grast(马)。.

        从上面的分析来看,吉卜赛人的迁徙路线大致有两条:一条是从印度出发,经波斯、土耳其进入欧洲。他们首先到达希腊,然后转道罗马尼亚、匈牙利、波希米亚、德国。到德国后,有部分人去丹麦、瑞典、芬兰、挪威;部分人到奥地利、瑞士至法国。到法国的吉卜赛人,一部分又分别到英国、西班牙、意大利。另一条路线是从印度到波斯,然后到达亚美尼亚,又经**到达欧洲。他们先在东欧流浪,以后遍及欧洲各国.

        另外,还有些吉卜赛集团,从波斯到叙利亚、巴勒斯坦和埃及,并留在各地,成为亚洲吉卜赛人。也有一部分人去非洲。

        二、浪迹天涯海角

        人口分布

        现在世界上究竟有多少吉卜赛人,各国学者说法不一,有人说共计200万,也有人说总数为1000万,迄今为止,还没有一个权威性的统计数字,能精确地说明有多少吉卜赛人居住在哪些国家,从事何种工作,生活方式如何。

        吉卜赛人是一个浪迹天涯海角的流浪民族,世界各地几乎都留下了他们的足迹。在亚洲、欧洲、南美洲、北美洲、非洲以及大洋洲各地的多数吉卜赛人,虽然曾经接受过所在国政府进行的人口调查,但这只是一种拘于形式的表面现象,许多吉卜赛人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并没有被统计进去。吉卜赛人的特点就是四海为家、到处流浪,而各国人口统计又不是同时进行,因而统计数字中就往往没有包括这一部分人。

        也有些吉卜赛人为免遭民族歧视,因而在登记时隐瞒了自己或子女的民族成分,如原苏联的吉卜赛人(茨冈人)约有47.8万人,而1959年进行注册时,吉卜赛人仅13.4万人,1970年为17.5万人,1979年为20.9万人。为了避免引起原苏联当局和其他民族的注意,许多吉卜赛人改变了民族成分,把自己或其子女作为**人登记,在亚美尼亚共和国则作为亚美尼亚人登记,因而统计数字是不准确的,吉卜赛人的数字被大大缩小。

        另外,部分吉卜赛人己受到所在国主体民族的同化,有些人己不再讲自己的民族语言,失去了作为吉卜赛人的民族特性。也有些非吉卜赛人由于生活所迫而加入了吉卜赛人的行列,甚至很难把这些贫苦的无业游民同吉卜赛人区别开来。由于长期同其他民族的接触,不同民族的通婚现象频频发生,第二代、第三代混血儿有时也很难说清自己的民族所属。在这种情况下如果想精确地统计出吉卜赛人的数字是很困难的。

        但是,也不是说根本无法弄清吉卜赛人的人数。据英国少数民族权利协会于1975年统计,吉卜赛人的总数大约为900万,这个数字是比较可信的。在这900万吉卜赛人中,半数以上居住在欧洲各国。欧洲吉卜赛人约有500余万,其中的2/3又集中在欧洲东部,包括巴尔干半岛诸国。原南斯拉夫有75万吉卜赛人,罗马尼亚有60万,西班牙的吉卜赛人和罗马尼亚一样多,匈牙利有58万,原苏联有48万,保加利亚为44万,捷克斯洛伐克有37万,法国有23万,其他欧洲国家的吉卜赛人数见下表:

        流浪生涯

        吉卜赛人在许多国家内,无论是人数上、民族特点上,还是从对其他民族所产生的影响上看,都是一个很值得重视的民族集团。然而,时至今日,他们在西方大部分国内并未得到应有的尊重。

        在美国和其他西方国家,一提起吉卜赛人,人们会不约而同地想到,他们是一个流浪和“不诚实”的民族。英国诗人华兹华斯在他的作品中曾这样形容吉卜赛人:“一个化外的民族,黑头发,神秘,给人算命,喜欢穿花花绿绿的衣服,拉着小提琴,只要你扔一个铜板,他们会立即跳起舞来唱起歌。”华兹华斯笔下被严重歪曲了的吉卜赛人形象至少还牢牢地印在西方上层社会某些人的头脑中。此外,还有所谓吉卜赛人都是“骗子”、“小偷”之类的偏见和种种无稽之谈。笔者1988年在瑞士考察时曾和学术界及一般居民对此问题进行过探讨,多教人仍持有类似的偏见。即便因为生活所迫,有些吉卜赛人出现犯罪行为,也不能把整个民族都当作小偷,哪个民族中没有败类呢?

        实际上,过去有关吉卜赛人的许多传说都是片面的、不准确的、错误的,吉卜赛人常为世人所误解,除了因为财和有关吉卜赛人的传说和事实往往分辨不清之外,也是因为吉卜赛人的传统风俗习惯和价值观念跟各地社会截然不同。他们入乡不随俗,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与当地社会隔离的现象。直到现在,许多生活在不同国家的吉卜赛人仍顽强地保持流浪的习俗和传统的生活方式。他们也是目前世界上最突出地保持传统流浪习俗的民族,但这一点就难以为人们所理解,尽管他们心地善良、热情奔放、能歌善舞、多才多艺,也不能改变人们对吉卜赛人的错误看法和往昔的印象。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