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回 休把别离倾憾恨 只教相见作思量 (3 / 9)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九回 休把别离倾憾恨 只教相见作思量 (3 / 9)
        江陵胡家虽是武林世家,但十余年前为复兴江陵,便也插手起江陵的各大生意。武艺高强的世家经商,那便是黑白两道通吃,自是比寻常商贾容易赚钱的多,不出数年,这胡家便成了全荆州最富有的世家之一。

        这胡家行商本是好意。但其既是暴富,后辈子弟,也难免会染上纨绔恶习,这胡扬生方才说的“翡翠屠苏鹦鹉杯”,便是唐时卢照邻用于形容南朝权贵骄奢生活的诗句,与那“葡萄美酒夜光杯”的豪迈截然不同。故刘淳杰虽是同乡,又能对这胡家有什么好印象?加之方才听田家兄弟说这胡扬生的采花贼之名,虽知不能妄下定论,自也不会给其什么好脸色看,

        那胡扬生见刘淳杰一下说破了他的来历,既不吃惊、也不脸红。。只是笑着说道:“胡家是有些奢侈无度,但小弟如今孤身在外,身上并无半两胡家的银子,又如何比得过兄台的画舫奢宴。”

        刘淳杰见说,微露尴尬之色。他是听田家兄弟说过选用大船的原因,但这桌酒菜却不知如何解释。他正无言间,却听那田贵抢着说道:“少爷吃不完的酒菜,自有我等下人享用,却不比你们胡家,宁可将吃剩的山珍野味倒掉,也不愿让下人们吃的好些。”那田贵自进来后便立在一旁默默看着刘胡二人明敬酒菜、暗斗功夫。此时见胡扬生反讥讽刘淳杰,生怕刘淳杰怪罪到自己头上,立即便出言帮腔。

        那胡扬生终于也露出尴尬之色。。说道:“小弟早已和胡家分道扬镳,以往之事,小弟也自觉汗颜,方才引用前人诗句,看似骄奢,实是自嘲,二位不提也罢。”

        刘淳杰点了点头,他自幼熟读诗书,自也知道卢照邻那诗其实是为“讽鉴”而作,那么这胡扬生引以自嘲,确也说的过去。这胡扬生若真能在富贵丛中迷途知返,倒也不失为一条汉子。

        但那田贵却仍不依不饶,接着质问道:“那采花贼一事又是怎么回事?我们少爷的功夫如何,你方才也见着了。更何况船上的兄弟们早把这围得严严实实,你要不说清楚,我们立刻便拿你去报官!”毕竟他是亲眼看见那张海捕榜文的,自是比刘淳杰更关心此事。

        那胡扬生尴尬之色更甚,只见他默然半晌,终于叹了口气。他本想将此事蒙混过去,但见这田贵不问清楚不罢休,只好硬着头皮、吞吞吐吐将事情从头到尾讲了个明白。

        原来这胡扬生既是胡家年轻子弟,自也免不了生活奢侈,但他毕竟比他的兄弟姐妹还是要上进得多,否则也不可能把家传武功练得如此之精。他胡家长辈数年操劳,近年已一一身亡,那些兄弟姐妹又只懂享乐,对家中产业不管不顾,虽说胡家所积甚厚,不至于立即便坐吃山空,但如此下去,却也终有破败的一日。那胡扬生居安思危,好意提醒,却孤掌难鸣,反倒和兄弟姐妹闹僵起来,终于一怒之下和胡家断绝关系。

        但那胡扬生其实也过惯了奢华的日子,此时和胡家分道扬镳,虽在吃住上耐得住清贫,却耐不住没有女人。好在他样貌极俊,又能言善道,虽已没有昔日富裕,却也能引得许多女子投怀送抱,在江湖中混迹半年。竟得到了个“花花郎君”的名头。这第一个“花”自是指他花言巧语,能讨得女孩子欢心,第二个“花”则是指他四处拈花惹草,风流成性。

        但这胡扬生还有一点可取之处,他虽武功高明,却从没强迫过不愿意的姑娘,他虽能言善道,却会一开始便说明自己只是虚情假意。因此和他有过云雨的女子,都是在知道他的情况下,自愿献身于他的。只是几日前他勾搭上襄阳城一大户家的小姐,那小姐一开始本也答应只是逢场作戏,事后却反悔定要胡扬生娶她为妻不可。。那胡扬生自是不肯,便施展轻功,逃了出来。

        谁知那小姐因爱生恨,便去州衙状告说自己被胡扬**污。此时符云鹰、云太平都不在襄阳,衙门中理事的官员收了银子,便也不加详查,以此一面之词便向各郡县下发了这胡扬生的海捕令。更可笑的是,本来寻常海捕文书上的画像并不会十分像,只是那小姐既擅长丹青,又对这胡扬生念念不忘,如何能不画得惟妙惟肖?田家兄弟只不过看了几眼,便已经将这胡扬生认了出来,其又如何逃得过那些没事便盯着官府榜文的闲人的眼睛?胡扬生没奈何,正在襄阳城外躲避时,忽见一艘大船驶过,知是前往长江之船。。便立即逃到了刘淳杰的船上。

        刘淳杰听胡扬生吞吞吐吐说完,也不禁苦笑起来。他知这胡扬生既能把这等事情讲予他这个第一次见面的人听,其中自是不会再有半句谎言。依其武功见识,倘若当真敢在荆州治下做采花贼,又何必还要遮遮掩掩不承认?至于其所做之事虽非君子所为,但其既一开始便和那些姑娘说得清楚明白,那就是那些姑娘自己的事,也轮不到他这等外人置喙。于是他也只有一面苦笑一面问道:“既如此,胡兄又是如何打算?是想借在下的船逃往何处吗?”

        那胡扬生却摇了摇头,说道:“这海捕文书既下,小弟要真逃了,岂不成了做贼心虚。只是刺史大人、总捕大人均不在襄阳,小弟也没处分辩。小弟先前在江陵时,曾帮过南郡孙太守一个大忙,据说符刺史现下也在江陵,小弟便想请兄台载小弟到竟陵,小弟再行旱路赶去江陵,请孙太守为小弟引见刺史大人、向刺史大人辩明此事。”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