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二进堂 (1 / 3)
何瑾知道他所处的这个朝代,告状和审案也是按照一定程序进行的,绝非任意随便的一件事。
每月三六九是放告牌的日子,只有这个时间才能递状子。而且递进了状子还要经过核查,准了状子后才算进入审案程序,并在衙门外八字墙上公示,同时派出衙役持票通知被告上公堂时间。
上次何瑾被传唤,基本上就是按照这个程序走的。只不过,赖六提前打通了县衙的门路,特意在开堂后才传唤他见官,目的就是为了打何瑾一个措手不及。
当然,一个县的所有案子,不可能都这样中规中矩地来。
鸣冤鼓的设立,便是为了解决那些突发重大的案件,例如人命大案或贼寇入城此类。故而。一旦鸣冤鼓响起,县太爷是要责无旁贷立即署理的。
那没事儿胡乱敲鸣冤鼓的后果是什么?
很简单:先打二十大板......
故而,福伯一看到何瑾和徐渭竟敲响了鸣冤鼓,被吓得差点一屁股跌在地是很正常的反应。就连赖六,也都觉得何瑾和徐渭两人得了失心疯。
“少爷,徐先生,快不要闹了!.......”好在福伯同志,最终还是坚强地挺了过来。反应过来后,他连忙上去阻拦何瑾和徐渭两人:“上次已经挨了二十大板。。你们是还没挨够、挨上瘾了吗?”
可鸣冤鼓左右各一面,福伯拦住了何瑾,便无法拉徐渭;抱住了徐渭,就不能阻止何瑾。赖六更是在一旁抱着胳膊瞧热闹,丝毫没上来帮忙的意思。
最后,县衙门外只有福伯来回奔走。可那齐齐响起的鼓声,却因他的阻拦而变得时断时续,反而更有节奏了呢。
拦了一小会儿,福伯也彻底放弃了。
因为就这么一会儿的功夫,衙门前已聚集起了大量的百姓——居住在衙前街的百姓,当然明白鸣冤鼓响起的意义。
加上古代娱乐生活十分贫乏,一大清早就听到鸣冤鼓响起劲爆的声响,哪能不凑上来瞧瞧热闹?
而就在福伯失魂落魄、满心绝望的时候。。却忽然发现人群当中,出现了一个熟悉的身影:本来该在庙会结束后便离去的吴老汉,此时竟出现在了人群当中。
而且,更奇怪的是,何瑾一看到吴老汉,当即便放弃了敲鸣冤鼓。转而小跑着到吴老汉面前,将怀中的契约文书交给了他。
而吴老汉则什么话都没说,也从怀中掏出了一纸文书,交给何瑾后便快速溜出了人群......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