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87.chapter87 番外 (3 / 27)
大学里的年轻人已经不再那么单纯。如果说成年之前的社交是看父母的眼色行事,那在这个地方,就是小猎犬们开始独立捕猎的开始了。在这个圈子里,它们用鼻子轻嗅着,用眼睛看着,用前肢碰触着,用尾巴划分自己人。其中的波涛汹涌丝毫不亚于日后政坛上的剑跋扈张。而这一切的一切,卡列宁是在自己进入大学后才彻底明白的。
十二岁的时候失去父母,悲恸是本能的反应。但之后,日子可以照旧。
二十岁的时候,得到兄长逝去的噩耗,卡列宁方才明白,马特维于他的意义。
那不单单只是兄弟间的情谊,更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友情。翻阅那些信件的时候,兄长的每一字一句都让卡列宁觉得感触颇深。也是到那个时候,卡列宁才真正明白父亲为何如此宠爱这个儿子。
那些最后的日子里面,马特维的信件里面也从没有抱怨,几乎让人无法察觉。他对疾病的态度是豁达的,没有人比他更加热爱生命,也没有人比他对生死更加坦荡。这一点,是卡列宁永远也学不来的。
在这个家里面,怜悯心最重的是不是马特维,也不是玛利亚,而是表面上最内敛的卡列宁。
卡列宁这个人,从小到大都见不得别人的眼泪。当然他原先也一直没什么机会见到,但自他开始进入寄宿学校后,他就见识到了更多的眼泪。
男孩子们被欺辱的泪水,女孩子们伤心失意的泪水,一直到他步入政界,那些贫苦人民愁苦和悲伤的脸蛋。那个时候卡列宁开始下定了决心,他至少得做点什么。
“做你自己就好,亚历克塞。”马特维曾经对十岁的卡列宁这样说道。
那个时候,卡列宁正为一起偶然瞧见的事故而对兄长发出疑问。
寻常人家的孩子会从父亲或者母亲来寻找答案,而卡列宁习惯自己去弄清楚答案,他对家人的提问实在是少之又少。而这些少见的询问,卡列宁没有去找他的父亲,在他那还未成熟的心灵里,其实也早就凭借某种天然的感知,为自己寻找了一位导师。
从做父亲的角度来看,这种不信任似乎是一种悲哀。但这些事情就算是告诉了老卡列宁先生,恐怕他也不会在意。
而幸运的是,卡列宁至少还有一位兄长。
如果说光的另一面只能是阴影,那么,马特维就应该是那道受人喜欢的光,而作为小儿子的卡列宁,则只能委委屈屈的做某道阴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