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百九十六章 江边 (2 / 4)
二十五日时,徐子先亲自赶至福州城外,并未入城,主持对一千多盗匪的斩刑。
消息传开来时,府城中不论是高官显贵还是普通百姓都感到震惊。大魏用刑律相当谨慎,地方官要斩一个罪犯需重重报备,州县一级无权判斩刑,只有一路提刑可以对重刑犯判斩,但要上报京师的三法司,也就是御史台,大理寺,还有刑部复核。御史台是看是否有官员勾结,枉法等情形存在,以备弹劾。刑部就是提刑使司的最高部门,刑案最终的定论,审核,便在刑部各司。
待刑部复核过后,还得再由大理寺进行最终的审核,大理寺诸寺丞要对刑案终审,并且诸丞会签,一致通过之后,案子才会真正办成铁案。
最终也不是由官员们来处死罪犯,三法司复核之后,由天子亲笔勾决,一个乡间黔首,他的性命却是由天子亲自下笔才能从世间抹去,这是对人命的敬重,所谓人命至贵,便是体现在这样的刑律和具体执行的手段上。
只有战时用军法,包括平定盗案也是用军法,对盗贼,流寇,北虏东胡等外敌,俱用军法,一阵斩首几千上万,亦属寻常。
眼前江边的一千多人便是徐子先下令以盗案来处决,从律法上来说无可挑剔,地方军政主官以盗案行军法,斩杀再多朝廷也无话可说,最多会有御史上疏,某大臣残忍嗜杀,杀戮太过有伤天和……也真有地方军政长官被御史用这样的罪名弹劾下台。
林斗耀与杨世伟,郑里奇等大员一并出外,至闽江边去拜见秦王殿下。
“帅臣可劝过殿下?”杨世伟看看四周,从官道到田野都是瞧热闹的人群,一次斩首一千多级,在福建路也是从所未有的大事,百姓最喜欢看这样的热闹,甚至很多士绅商人,原本对这种事不感兴趣的,这一次也是坐马车,或是坐着软轿,混杂在熙熙攘攘的人群之中,一并赶向行刑之所。
“已经说过了。”林斗耀坦然道“下官此后前途都在殿下身上,该劝的还是要劝。我对殿下言道,战阵杀戮再多,比不及此次行刑斩首来的轰动,此事只怕是对殿下的形象有损。朝廷,坊间,都会传言殿下太苛,有残民暴戾之嫌。”
杨世伟道“殿下没听进去吗?”
“殿下其实听进去了。”林斗耀道“但殿下反而把下官说服了。地方不靖,官员贪污舞弊,吏员上下其手,百姓中有很多无赖子刁滑难制,起因是地方赋税沉重,但和官吏风气不振,对地方管制不严,文恬武嬉,乃有多如牛毛的土匪,盗贼,无赖子,游侠,地痞一类的人物,只能痛加整治,与涮新吏治,整顿官风同时着手方可。”
这时有两个营的府军押解着人犯自府城而出,四周的田野里都站满了人,人们被气势所慑,一时没有人敢交头结耳的议论,人虽然多却寂寂无声,只有冬日的风吹过田野,吹过村落和房舍,从林梢之上呼啸而过。
徐子先驰马先至江边,人犯络绎不绝的押过来,徐子先只是瞟了一眼,对眼前的事情并不是太感兴趣。
李仪刚从东藩赶至,正好遇上了这一场大热闹,毕竟是文官,不掌杀伐,李仪对眼下之事颇感压力,但其也知道徐子先对盗贼处置一向有规矩,事实上道理众人都是懂得,大魏此前最少在福建路是以工商立国,地方商业发达,士风难免浮滑,加上赋税沉重,出海也是一种选择,人们对官府的敬畏心和认同感逐渐降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