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肠 (3 / 5)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百二十六章 天子心肠 (3 / 5)
        刘知远并不是天子有意处死,而是死于政争,不管其能力操守如何,始终是在为天子奔走,谁料其死后,天子为了与韩钟没有嫌隙的合作,竟是将刘知远家人虐待如此,现在又发配东藩,其意如何不问可知。

        徐子先当然不会上这种当,替天子做这种肮脏事,这种天子,配不得人称一声皇帝,连官家也不配。

        徐子先也是若有所悟,集权之下一切权力归于中枢,且无制衡,宰相的相权与皇帝的权威仍无可能对抗,韩钟也只是屈从于天子的意旨,天子也是需要中枢稳定,需要为之奔走办事的人,这才有京师喋血之夜后的稳定。

        若非天子要北伐,当时之事,刘知远之后,韩钟和徐子先等人俱不可免。

        相较先秦时君相敌体,大臣若觉得君不可辅,可以在诸国间选择心仪的主君,而主君只能约束自己,以求贤人来归的政体,现在的这种集权制,只会越来越封闭落后,并且将民间的一切一团散沙。

        这也是汉唐之后,华夏不光是学术越来越僵化保守,只为君主服务,便是臣僚,武将,士大夫,生员,一切阶层都只能是在皇权之下匍匐,皇权越集中,整个王朝就会越来越僵化,迟早成一团散沙,而王朝经过早期的奋起和充满活力,逐渐走向僵化和停滞,最后是衰败和灭亡,这都是不可免之事。

        也怪不得后人激愤之语,皇帝,天下之独。夫矣。

        自封建制被郡县制取代之后,集权就成了不二的选择,以中国之大,封建制确实无法保持长时间的稳定,但集权之害亦不在封建之下。

        自汉唐后,每况愈下,屡为异族所欺,便是明证。

        最好的办法就是对皇权有切实的制约,也不能尽收地方的财,权和军事之权,但对地方也要有所制衡,这种平衡找好之后,才能使国家焕发生机活力,各阶层各得其利,下能达上,上能恤下,而不是上层一味兼并,下层揭竿而起的时候,将上层斩杀无余,用最血腥的办法完成阶层更替。

        大魏太祖,其实已经做了不少事情,但可做的细节还相差很多。

        奔行回别院,酒宴正欢,参加欢迎吴时中的俱是侯府文吏,谈起学识,国朝掌故,众人也应答得上,徐子先更吩咐过,一人一几,不事奢华,唯每人四菜一汤,配一小壶酒,吴时中甚是欢喜,由此宾主尽欢。

        ……

        “吃,吃,吃……”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