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一章 济济一堂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百九十一章 济济一堂 (2 / 4)
        加上陈佐才和陈道坚还有陈长年等人,大厅里的文官谋士也有近十人,徐子先扫视一眼,感觉相当满意。

        对面就是武官成员们,秦东阳,刘益,张虎臣不在,葛家兄弟也不在,吴畏三和李星五两人也不在,所以往下去是金抱一,再下来是林存信和李福祥两人,然后是高时来和田恒,金简等少年牙将出身的青年武官们。

        “真是济济一堂。”徐子先很满意的笑道“诸君都是我的心腹,臂膀,手足。此后在东藩谋干大事,自立门户,乃至更上一层,都需要诸君的襄助,还请诸君要继续戮力而为,不要心生懈怠,自此之后,我们南安侯府形同自立,祸福一体,今日我在这里先说一句,人都说共患难易,共富贵难。此后,若东藩,澎湖能发展的更好,乃至有更大的空间,更多的财帛,当与诸君共之,若违此言,天厌之,天厌之!”

        这算是徐子先先给众人立下的基调,有诱惑,有展望,有承诺,也有对自己的警醒和应该做出的誓言。

        南安侯府的势力,大魏朝堂动荡,人心不稳的时机,相当快捷和迅速的移至东藩。其中也是有朝廷的短视和天子的小气。

        徐子先屡立大功,特别是京师之劳,可谓有定鼎之功,没有徐子先的介入,可能是刘知远获胜,也可能是韩钟势力和刘知远拼个鱼死网破。

        朝堂的动荡不可避免,天子太急切了,也可能是徐子先的出现影响了历史的进程,这导致不可测的变故出现,天子和刘知远提前了一年时间发动,结果真是不可预料。

        韩钟当时表现的象是等死了,谁知道他有没有在暗中埋着什么暗子,关键时刻与刘知远的势力短兵相接,造成京师的动荡和流血?

        徐子先适时出现,虽然事态的发展未如天子所展望的那样进行,但也迫使韩钟低头赞同北伐,天子的最大目标实现,韩钟保住了权势,并且干掉了最有威胁的政敌,一切都是完美收官。

        光是这个功劳,完全值得给徐子先加封国公,并赐给福州一带最好的庄园。

        天子不舍名爵,也不愿徐子先在福州拥有更强的实力,于是把眼光投注到荒芜的东藩。

        六千户,再加四千户,到目前为止,岛上的居民才三千户,距离徐子先实封万户的目标还远的很。

        要等岛上移民有十余万人时,差不多也就是朝廷能容忍的极限了。

        再想大规模移民,就得另想办法,所以徐子先提前把眼光放在澎湖……澎湖地小人多,最少可以移两三万人过来,再从别的地方移民时,可以将澎湖那边的丁口隐匿下来。

        对南安侯府的众人来说,此前对前往东藩也视为畏途,毕竟这件事在此前就做过,并且失败了,就算众人对徐子先有一种近乎盲目的信任,但这件事毕竟感觉太难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