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一章 名儒 (7 / 8)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十一章 名儒 (7 / 8)
        徐子先彬彬有礼,并不纠缠,向吴时中拱手拜别。

        李仪等人,穿戴齐整官袍,吴时中却是连对话的机会也没有给他们。

        待毕恭毕敬的离开竹园,李仪吐了口气,说道:“吴博士似乎性气不畅,这样由来也非一日了,不知道是何故?”

        徐子先微微一笑,知道吴时中的学识正在一个较为关键的点上。

        此人从的是理学一脉,认为天地间万务运作皆是从理,理决定一切事物的发生和发展,事间万物皆有规律,天地高深,人之善恶,皆是由理来决定,天地间只有一个理字来运作一切,一切归于最终的理。

        而人的善恶与见识的高深,是理下的阴阳二气,只有杜恶气,读书明理,格物致知,将格物做到极致,穷究天地至理,则霍然畅通,体悟到天道至理。

        办法就是读书,论古今人物,晓畅古往今来学识,于宇宙万物中寻求至理,也就是至善之道。

        这套学说,徐子先泛泛了解过,兴趣不大,也没有办法帮吴时中解决问题。

        或是过于耽搁沉迷于性理善恶,对人间的统治者最多就是天人感应,而于实际的政治,体制,科学,都没有成体系的论述。

        以吴时中来说,徐子先感觉他应该是程颐一脉,发展到头了就是王阳明的心学一脉。

        心学在明中后期到清季都是显学,然而于事有何补?

        事非善恶,宇宙阴阳,没有数学和逻辑学支撑的哲学,说来说去无非是螺丝壳里做道场,格局太小了。而且,从吴时中的著述来看,他还是没有走出程颐的桎梏,未能发祥

        光大,只是其著述中有明显的心学的影子,还在纠结是先知后行,还是先行后知。到底是能行方能知,知是行的发展,还是能知方能行,行是知的结果,吴时中还没有定论。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