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章 群英 (2 / 2)
这一下成了轰动天下的大案,原本隐藏的士族清流意识到这是一个打击十常侍集团的绝好时机,发起了极为强大的舆论攻势,要求将陈留郡的涉案官员连根拔起,宋典死咬住自家子侄没有过错,将此案直接密奏天子,天子仍然偏袒十常侍,但此时的案件已经被底下的士族官员办死办实,人证物证无懈可击,所以只得将殷武判为流放之刑,算是士族对十常侍少有的政治胜利之一。
殷武虽然名为流放。。但是从陈留一路行至并州,沿途所至,交游似海,礼遇甚隆,不少士子愿意一览殷武的风采,名士张伯求与殷武偶尔谈及经学,却不料殷武也能信手拈来,不由感叹道:“壮士如龙,从风行云。”
这些年没有再听到过殷武的传闻,陈冲一时间都忘记曾经有过这么一个人,刘备倒还是记得很牢,他笑道:“向来以谨慎闻名,却不料私底下能够与殷武结交,着实出乎我意料。”
第二人的名字陈冲刘备都未听闻过,姓周名惟,好在司马朗特地在这个人名下多写了几笔,周惟乃是温县寒族子弟,但才华出众,少为县吏。。精通《谷梁春秋》《韩诗》,县学之中谈经论典无人能及,但因出身低卑,久不为人所重用。
司马朗还特意点出,周惟曾与其弟司马懿在县学辩难结怨,司马懿年幼,辩难后辱及周惟家世,周惟因此怀恨在心,而后在一日司马懿出门时将其绑架至崤山渑池处,后幸有大隐士胡昭说情,司马懿服软,周惟才放过司马懿一马。
“外举不避仇。”刘备如此点评,“下个应该是内举不避亲,庭坚,你看看是否如此?”外举不避仇内举不避亲本是春秋时贤臣祁黄羊的名典,但是此时刘备直接点破司马朗的本意,倒显得司马朗有几分东施效颦的滑稽。
果不其然,司马朗举荐的第三人正是之前与他同行的好友赵咨,说的也算简单,简而言之,指赵咨性格温顺,是名好好先生,但明识汉家典籍,见识过人,同时又与世无争,是温县士子人人敬仰的青年领袖,也是一名严守臣道的优秀臣子。
表面话上说得锦绣连篇,但是细究下来,却又是空无一物,会做人可以说是最不实际的评价,刘备虽然欣赏很多大儒的满腹学问,但对于当今文坛中不重实事,嘘枯吹生的风气很是厌恶,本来方才对于司马朗的荐举或许带有微辞,但更多的只是调笑之言,此时刘备却真的因此产生些许担忧,司马朗抱团的心思简直毫无掩饰,自己征辟其入幕府的想法到底是对是错,刘备一时间也拿不定注意。
陈冲一眼就看穿了刘备的想法,此时的刘备还不具备高超的帝王心术,只能说具有极佳的平民帝王资质,很多东西还需要时间来学习。陈冲也不绕圈子,直接笑道:“玄德怕是在担忧司马氏势大,征辟入府后难以掌控?”
刘备颔首道:“方才观司马伯达所言,对我治军之法颇为不然,我心怡司马氏,本是为尽快得到河内士子之心,但现在看来,我方根基过于薄弱,外强中干,一旦外战不利,内外不一,心志有疑,极可能出现反客为主的祸事,不能不再三思量。”
“此事易耳。”陈冲放下手中的简牍。。对刘备建言:“司马伯达荐举多人,虽说多有私心,但只要稍稍调度,未尝不能便客为主,人非草木,孰能无情?玄德你雅量宽宏,礼贤下士,如今又贵为一郡太守,只要肯折节下士,使人心之公道大于私情,必然能在温县站稳脚跟。”
说到此处,陈冲特意顿了一顿,又道:“如今汉室衰微,天下纷乱,天下皆望汉室再兴,君御风而西,朝夕可进九万里,不宜妄自菲薄。”
陈冲这些话其实中心意思就是一点,打着复兴汉室的旗号。。将一部分拥护这点的士子拉为死党,不同意的可以先闲置高搁,尝试拉一派打一派,在还没有发展出严密组织、游侠风气严重的汉末,维持平衡最大的权术就是无私,而司马朗这种私心过甚的政治玩法,在陈冲眼里就是一个漏洞百出的筛子,而刘备也只是还没有完全领悟这一点而已。
刘备听完后沉默不语,显然还需要时间消化陈冲的建议,陈冲微微一笑,也不再多言,继续往下念司马朗的名单。
往下还有二十多人,陈冲默默将其分类,游侠死士六人,隐士三人,年轻士子十一人,名宿大儒两人,可谓是黑白通吃,九流皆沾,难怪司马懿高平陵政变居然能如此轻松,陈冲对着手中简牍几个弹指,心里暗笑:“既然如此之早就有机会挖墙脚,我绝不会让你有机会再成为遮蔽三国的参天巨木。”。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