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六章 轻揽声名望南进 (1 / 2)
经过赵方的介绍,刘备等才对眼前这位牙都掉的七七八八的老人有了一个大概认识。
杨政大概比中兴郑氏的郑哲小上一辈,但比陈冲陈群的祖父陈寔还大了五岁,如此算来,现在这位老人已经活了足足有九十一岁,无论是刘备还是陈冲,都是第一次见到如此高寿的老人。
陈冲本以为自己祖父年纪就算高寿了,“颍川四长”中就属陈寔最能养生,足足活了八十三岁。而四长中另外三位都没有能活到古稀之年,也没有机会得到过朝廷赐的那根王杖。
不管学识,以汉代的道德观念,长寿也是一种道德,一种哲理,更是一种祥瑞,即使发展到二十一世纪,也极大的影响着现代的生活。就比如某个记者会上,一位老人也会很严肃地告诉年轻记者道:“我今天是作为一名长者跟你们讲,我有这个必要,告诉你们一点人生经验。”
所以往往史册上往往会记载着这样一种现象,当地官员到达一地后,别的事务先放在一旁,主动寻访当地的长者老人,接受他们的人生经验。最典型的就是后世桓温攻克益州后,得知当地有一名年龄过百的老人,彪炳如桓大司马,也是主动前去询问诸葛亮在蜀地的行政。
如今杨政主动出迎,刘备客套一番犹自觉得不足。。然后又主动以晚辈礼节搀扶杨政,搀扶杨政的两个青年忙让过身,赵方主动介绍,这就是刚刚他说的杨子能杨子善兄弟,本名杨秀杨振,刘备也主动对他们问礼。
此时杨政一边向刘备客气,一边向陈冲陈群两人看来,模糊不清地吐字道:“两位便是太丘公的后人?”
陈冲陈群一愣,赶紧也以晚辈礼向前问候,陈冲道:“家祖筚路蓝缕,方有今日之陈氏,晚辈虽为太丘之后,然相差如天壤,至今仍觉有愧。”
杨政眯眼仔细打量陈冲,又转而端详陈群,随即笑道:“两位何必自谦,小太丘和文举友的名声,在我们三河那是赫赫有名,看到两位如今英姿勃发。。一表人才,就忍不住想到当年太丘公年轻时的样子,时光荏苒,我也不知几度青黄,当年在太学求学的士子,大概只有我一人了。”
这让陈冲大为惊异,接替过刘备的手扶住杨政,道:“原来杨公还与家祖有同窗之谊,这却是晚辈怠慢了。”
此言让杨政摇首道:“我与令祖也只有数面之缘罢了,那些年在太学,豪门大姓不计其数,如李元礼,荀季和,皆高门子弟,而谓令祖于豪门也可谓高攀,只是论及才学,太学上下无不对其拜服,令祖虽可为我同窗,实对我而言,令祖比李元礼等人更似士子楷模。”
说罢,他没等陈冲陈群继续客套几句,便引着他们往后院去。
河阳算得上富甲郡县,身为三姓之首的杨氏,虽说和袁绍他们的吃穿用度没法比拟,但至少衣食不愁,家宅占地颇大,没有达到奢豪的地步,但总体而言给人的印象相当整洁干净,即使门户之外落叶纷飞,庭院中却是一片也未见。
杨府中最能显示其财力的乃是后院中一湖一亭,茂林修竹,曲径通幽,在如此秋季显得分外别致,但石亭又显气势浑厚,与后代的小巧玲珑绝不相同,在河内郡能有如此场景,显然是花费甚靡。
石亭之后,还有一个别院,就是此次宴会的地点了,刘备等人一进入后院,才发现后院中已经坐下了二十来人,显然是在此处等待已久了,刘备歉然道:“我本意自己是先行赴宴以示诚意,不料诸君更于我先,惭愧惭愧。”
在一旁侍立的杨奥对刘备行礼道:“将军不必如此,我知将军公务繁忙,又知将军素来礼遇士子,是故今日一早,便邀来县中才俊,只等将军一到,即刻便可商谈,将军此时到来。正好不过。”
客套一番,登堂入室。
到了室中,两边分宾主落座,原本杨政要求刘备坐主席,但刘备此次前来本就是把自己当作同道人士,而非一军将帅,自然是再三辞让,以晚辈礼让杨政坐了主席,陈冲陈群简雍赵方依次坐下,关羽张飞侍立身后。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