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117章 吴乃华的目的 (1 / 3)
第117章吴乃华的目的
“慈善?”康熙细细思索了一阵,却毫无头绪。
但是康熙也明白,紧紧这两个字,就说明这件事是一种救济类似的善举。
吴乃华点了点头,说道:“皇上应当知道,微臣对海外夷族的历史有过一定的研究,这个词其实是微臣取自古希腊语的意思,如果确切的翻译,应为“人之爱”,然而这并不合适,也不便理解,微臣才用慈善二字来解释,顾名思义,怀有仁爱之心谓之慈;广行济困之举谓之善,慈善是仁德与善行的统一。”
听到这里,康熙顿时眼前一亮,于是示意吴乃华继续说。
吴乃华自然不会停止。于是接着说道:“此词虽是新词,但是慈善之事,古之有之,最早可以追溯到西周时期。根据《周礼》记载,周王在中央行政官职中,设立地官司徒,助其教化国民,安定天下。即“以保息六养万民:一曰慈幼,二曰养老,三曰振(赈)穷,四曰恤贫,五曰宽疾,六曰安富”。”
“东汉末兴平元年秋,京畿大旱,灾民遍野。《后汉书·献帝纪》记载,当时的皇帝刘协(献帝),便安排身边大臣侯汶,“出太仓米豆,为饥人作糜粥”。
民间施粥更为常见。如北魏太和七年(公元483年)。。冀州和定二州闹饥荒,地方贤良人士“为粥于路以食之”。《魏书·孝文帝本纪》记载,此举救活了数十万人。”
“南朝齐竟陵王萧子良开仓赈灾,《南史·齐文惠皇太子传》记载,他还与文惠皇太子萧长懋一起,创办了“六疾馆”,专收贫病不能自立者,即所谓“立六疾馆以养穷民”。”
“这些都是慈善的一种,只是这些事情多为达官贵人自行设立,无源之水,多难以维继,最终消失。”
康熙安静的听着,康熙自幼跟随陈廷敬学习,史记亦多有涉猎,这些事情,康熙自然是知晓的,但是毕竟尚且年幼。。对此多是一览而过,没有别的想法。
略微思索,康熙就恍然大悟,说道:“我明白了,你是想让朕学习前宋之法,施恩天下百姓?”
康熙说完,顿时眼前一亮,可是很快就摇了摇头,叹息的说道:“不成,这事不可能的。”
吴乃华心下凛然,自己不过是起了一个头,这康麻子就知道自己想要干什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