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七百三十章 虽远必诛不止是口号 (2 / 3)
        不论在诸卿眼中,前番遇害之万千人等是否为大明之子民,但朕以为,其人识汉字、读汉书、着汉服、未曾披发左衽,那此番人等便为我华夏同根同源之群体。

        其为谋财也罢,为生活所迫被迫背井离乡也罢,聚众而下南洋,但其祖辈世居华夏之土,亦曾为皇明缴纳租赋,是故理当以华夏子民视之。”

        朱由检知道,要想让天下人产生对大明的强烈认同感,还需要长时间的宣传和洗脑,仅凭自己简单几句话肯定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之喜欢做实事、不愿讲空话的他来讲,只有尽量想办法让大多数人获得实惠,潜移默化之下,天下人自然会对大明政权产生归属感。

        “现下马尼拉既已平定,数万大明移民大仇得报,那接下来如何处置吕宋岛相关事宜,便已成迫在眉睫之事,诸卿对此议一议吧,内阁要于三日内拿出相关条陈上禀,待朕阅示过后立即付诸实施,相关人等切勿迁延误事!”

        越来越不喜长篇大论的朱由检并未展开详细阐述国家的概念,只是简单一提之后,随即话锋一转,把今日召集群臣来的目的讲了出来。

        “启奏圣上,老臣以为,圣上当给出圣意,之后臣等自会围绕圣意建言献策,直至制订相关条陈,不然的话,臣恐阁臣之间会因意见相左而争执不休,致使贻误圣上之大计!”

        朱由检话音一落,首辅温体仁立刻起身拱手奏道。

        当初在派遣大军攻伐马尼拉的时候,内阁里就没有统一起意见来。

        李邦华、侯恂、范景文等人便对此事持反对意见,他们认为,兴师动众之下,耗费巨量国帑去为那些已不是大明子民的人报仇,实是有些荒谬不堪的举动。

        国虽大,好战必亡。

        现在国内的局势虽已大好,但今后的长时间内还是应该与民生息为主,不应该再大兴刀兵。这样的征战太过频繁的话,会很快耗尽国力,如果为了支撑这些无意义的战事,皇帝再强行加征赋税,若再遇上大型的天灾,势必会导致局势迅速恶化。

        不过由于辅臣排在前几位的都是从战场上下来的,所以李邦华等人的反对声音被强行压制,而作为首辅的温体仁自然是一切以朱由检的意见为准,因此朱由检的旨意很快便在内阁中得以通过。

        现在马尼拉已经被攻下,如果按照正常的流程的话,应该是大军经过短暂修整之后即刻回返就可以了,为了让幸存的大明移民有自保能力,大军撤退时可以给他们留下相应的武备嘛。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