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人性之作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5章 人性之作 (1 / 2)
        王德孚最终选择投稿的平台,是本地的一份名为《姑苏晚报》报纸,发行量并不大,每期也就十多万份,读者多为苏州本地的居民,它的影响力,也只是局限在苏州。

        他选择这个平台的原因很简单,他现在要赚的是快钱,如果不在这两三个月内赚够接下来的生活费,那他估计就得向家里低头了。

        这《姑苏晚报》既然是本地的报纸,它的**当然也是在本地的,事实上距离东吴大学并不远,坐电车只需要两站路,坐人力车也只要15分钟左右。

        **既然离他所在的大学这么近,那他去起来当然方便,要起稿费来,都不用邮寄了,交稿的话,可以亲自去交,而等到这份报纸的编辑们明白了他的价值,说不定都会亲自上门来收稿。

        在这种情况下,王德孚便愈发觉得网络时代是有多么方便,不管是交稿还是稿费收入,都可以通过网络,他想向哪份杂志投稿就可以向哪份杂志投稿。

        但现在他若是向帝都的杂志投稿,那估计稿件邮寄到那里,都需要十天半个月,万一真被人家杂志看上,人家再将样刊什么的寄过来,甚至向他提出修改意见,那又要花这么多时间,真要拿到稿费,怕已经是几个月后了,这样的时间成本,是他无法接受的。

        这就是《姑苏晚报》比起其他报刊杂志的优势之处,而且他们宿舍正好也有人订阅这份报纸,王德孚自己也有闲来无事阅读这份报纸的记忆,发现这份报纸除了本地的新闻、八卦、教育、房市、中介等信息之外,当然也会刊登小说,短篇和连载的都有。

        这些小说的质量,真的非常一般,大部分都是对那些著名的鸳鸯蝴蝶派作家作品的拙劣模仿,甚至还有色情露骨的h文。

        但不得不说这个时代的h文,太过于古风了,大约就好比是《**》那样的风格,可这种风格的h文,怎么可能让喜欢大白话文章的市民阶层有什么触动呢?

        更不用说,它们的质量,给《**》提鞋都不配,《**》的文笔与格局,就不是一般文人能够具备的。

        总结来说,可能这种风格的h文,面向的读者应该是那种更旧更旧时代的酸腐文人,但这种文人可能都上了年纪了,现在越来越多的普通人都识字了,白话文也已经流行起来,但大白话的h文,却显然还没有人去开荒。

        想想也是,那些引领新文化运动、推广白话文的学者、大师,都是比较爱惜羽毛的,怎么可能去写h文来推广白话文。

        王德孚在确认了自己要投稿的平台后,就一直在想自己通过写什么来赚一笔快钱,或者说有一部连载小说,可以给他源源不断的稿费,让他的经济获得独立。

        抄袭是不可能抄袭的,这辈子都不可能抄袭的,最多就是借鉴、引用。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