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四十一章 医者在这时代算末流 (1 / 2)
呼啸的风不住的吹着穿行在官道上一行人的面颊,夹杂着春日暖意的风似乎并无恶意,只示好似的带起他们的衣诀。
两日连来小雨,今日终于复晴。虽一行人受了大地回春的好意,但一连行路几日也是疲惫不已,况且两日来又有淅淅沥沥的小雨降下,这路泥泞起来却是骑马也难行,原本五日的行程,该是走了六天还有百余里才可到家。
虽有蓑衣披身,但因这小雨下的偏,难免打湿了身上夹袄,倒是让一行人中的一位兄弟受了风寒,而这位兄弟也是硬气,扛着风寒行了一日也不提,只期望自行好转,莫耽误行程。
可惜不遂人意,未见好转,只更重了。头脑昏沉,好几次要掉下马背,一行人发现了端倪,见状只得先求宿于官道附近村庄中,临行又与富户购得一架马车,让这兄弟上车歇息,可惜村中并无良医,药材也少,刘荨配了一壶药与兄弟喝下,见病情有了些好转才复行。
“糜大哥,闻延兄弟如何了?”只听为首那人问到。
见问了,只听后面那骑在马上的粗壮汉子往马车中探了一眼,见那人已睡了,呼吸还算平稳,只道,“先生勿忧,闻兄弟得了先生配的药便稳住了病情,现下想来无碍了。”
刘荨点点头。。叹了口气,“往日独行惯了,倒是并无与同伴同行之经验,却是未发现兄弟有恙,真是惭愧。”
听了刘荨的话,只听史明驱马上前到“先生哪里话来,只我等兄弟临近都未成发现,先生在前面领路而行哪能面面俱到也,而这闻兄弟端的是好汉子,抗了许久才露出端倪来。”
刘荨闻言邹邹眉毛,听这史明之语,大感无奈,似这忍病还是好汉子?若是真有大病不去医,生出大病来那敢情好,还不得多出好多事情来,对这古代汉子这价值观刘荨实在不赞同,不以为耻反以为荣,只靠自己身板抗下伤痛,这又不是武侠剧些许小病浑然不在意的大侠。若那关公刮骨疗毒之事已有。。这事倒是还能归于与英雄学习,可那关羽貌似还没有小刘备大呢,你去学一孩童行径去?
在如此医疗条件的汉代,百姓民众得了小病倒是需自己扛了,会些药理的自炖了草药,再有便去找郎中瞧瞧,再严重些无钱医治者,只得真是硬抗,而后归于青山中,化作滋养他生命的大地的养料。
“看来往后需求几位医者常驻我们营帐中了,不然你们这些糙汉子却是不肯道出身上有疾,真要出些什么事,那亏得却不是我,费了老鼻子劲培养出来的精壮,却被一场病赚去了小命,如此我却去找谁说理去。史兄弟,你这反助长这种行为的思想可要不得,如此待我请的良医,定先让其检查你先。”刘荨有些好气的道。
史明也是精明人,只听刘荨话中之意甚是有理,却是自己之意确有随性之为,只笑了笑抓抓头往前面驱马去了。
糜铜摇摇头,只复对刘荨道“先生之意却是好的,只良医却是端的难寻也,现下这世道但凡有些手段的良医却是被有钱人家养在家中,为自己瞧病,稍差些的便在村中行医救治百姓,因医术不精治不好的事大有人在,这医术却是和那铁匠一般算是末流,若非子承父业,或是兴趣使然,倒也未得见几人去学它也,只想跋山涉水医治病患,到头医治不好还落不到好来,到不如做个铁匠来的快活。”
刘荨知晓縻铜的意思,只略有叹息的点点头,心下只又记忆起自己对大汉的认知来。
大汉昌盛过,远有文景之治的文韬,又有汉武大帝时的武略,这个诞生在世界东方的民族对世界的探索。以及对文化的研究上诞生过许多辉煌的成就,而医学上的成就便是一个方面。
西汉时期,华夏大地由秦末战乱中再度统一,百废待兴,使民休养生息造就文景之治。
是故此时期人们重视养生,因此也是医者地位比较高的时代。西汉著名医学家淳于意就是在这一时期著成《诊籍》,为后世医生的医案奠定基础。
所谓成也萧何,败也萧何,随着“文景之治”使得大汉得以休养生息,至汉武帝时汉朝已拥强大的国力。。雄踞东方,作为一代雄主的刘彻,在改变修养生息国策的情况下,才认识到放养式的国策下有诸多漏洞,为建立自己的辉煌文治武功,得到拥护,此时,汉武帝急需一种支持中央集权的学说来巩固自己的统治。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