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3章 求名于朝 求利于市(2) (1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23章 求名于朝 求利于市(2) (1 / 2)
        曹菊英一松开手,郝佳丽就问:“奶奶!种水稻为什么会被生产队惩罚?”

        “丽丽!你还不知道,生产队的群众要是把自留地改种成水稻,整个生产队的种植就乱套了。”

        “那感情好,我就想生产队的事乱成一团麻,想陈秀才这条当生产队队长的官路向袁世凯这个短命皇帝看齐。”郝佳丽引经据典倒是很形象。”

        “袁世凯?”

        “在五年级同学的历史书上看到的。”

        “你这孩子,又讽刺人了,好在在学校是给你上了半天的课,要是给你一天都坐在教室里学文化,我看呐,哪还有老师教得下你,倒过头来你教老师得了,你呀,学文化学得那么到位,课本的知识都吃饭一样给你吃到肚子里了,每次奶奶要什么你就拿得出什么,真厉害!”曹菊英又对郝佳丽的学习引以为豪了。

        “奶奶!您别夸了,小心一下次其中考试我考个鸭蛋捧回来给您。”郝佳丽打趣曹菊英。

        “奶奶才不担心呢,这种事永远不可能发生在我的宝贝孙女身上,这事发生在萍萍那笨蛋身上奶奶信。好了,不说这个了,丽丽!我们刚才说到哪了?”曹菊英言归正传。

        “乱套。”郝佳丽没头没尾的冒出这两个字。

        “乱套?”曹菊英没意会出郝佳丽的话是在言简意赅,默想了一下神,曹菊英才明白过来。

        “对,乱套,陈秀才,袁世凯,生产队的自留地,水稻田,对,刚才就是说到这。”

        郝佳丽笑了笑,没对答曹菊英的絮絮叨叨。

        曹菊英找到了刚才与郝佳丽对话的内容后就说开了:“丽丽!我为什么说生产队的种植会乱套,是因为生产队分给群众每个人头差不多有五六分自留地,若打四口之家为最低人口数算,生产队每家每户至少就可分得有一两亩地,而把这些地种成水稻,你想过是什么景象与后果吗?”

        “那是好事啊,家家户户都有那么多田,生产队所有的人可以自己养活自己了,饿肚子的问题不就解决了。”郝佳丽反倒希望群众的种植有这样的改变,因为,像郝佳丽这样的家庭,没主劳力去生产队出工,如果生产队给她这样的权利,那她就真是会朝生产队的干部三步一拜,五步一跪的感恩戴德,感激涕零了。

        “别想这样的好事!丽丽!生产队的群众若是个个都将自留地改成水稻田,那生产队的那些集体田就没人干了,就会荒芜。”曹菊英破灭了郝佳丽的幻想。

        “理由,奶奶!我要个理由。”

        “理由很简单,生产队有一百亩农田,却才一千来个人口,这一千来个人口中分两个年龄段,一段是三十五岁年纪以下的群众就一定有两个或几个未成年的孩子出不了工,但却要名正言顺的分生产队的钱粮,一段是三十五岁年纪以上的群众就有两个老人出不了工同样也要名正言顺的分生产队的钱粮。”

        “然后,生产队的这一百亩农田,真正能干活的就只有一半人数或者不到一半,且这一半人数要干完这一百亩农田的活,那个累啊是无法形容的,奶奶!我说得对吧。”曹菊英不详细说,郝佳丽用脚趾头也想得出来。

        “是的,别看大家都是一起去生产队出工,干活大家都是一样的干法,但分钱粮就不一样了,有的群众家里吃闲饭的多就分去了家里干活人多的那一份,那干活人多的这部分群众就有意见了,你舅舅上一届生产队的队长任职的时候,经常有群众闹情绪出一天不出一天工,有的群众干够他们够养活自己的工分的活就够了,剩下的活,他们就这样撂在田间不干了,而这一届的生产队队长无能,想管又管不了,活没人干,田地就荒芜了,收成就减少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