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五百九十三章 何为科举取士 (2 / 3)
“射”,是指射箭技术。又可细分为五射,即为:白矢、参连、剡注、襄尺、井仪。
“御”,是指驾驭马车的技术。又可细分为五御,即为:鸣和鸾、逐水曲、过君表、舞交衢、逐禽左。
“书”,笼统称为书法,其中也包含了书写、识字、文字。又可细分为六书,即为:象形、指事、会意、形声、转注、假借。
“数”,指的是算法、计数。又可细分为数艺九科,即为:方田、栗布、差分、少广、商功、均输、盈朒、方程、勾股。
古代书生对儒家六艺的重视,预示着,一个文士要在德、智、体、美、劳五个当面,全面发展。由此可见,古人的有识之士,是何其强大!
是故,李牧也是要求,参与考试的学子,也要学习儒家六艺,万不可重文轻武。否则,有朝一日,这些个文臣官员,都将成为手无缚鸡之力的文弱之辈!
如今,普天之下,能识文断字的人,并不是很多;再加之,如今生逢乱世,习武之人的数量,应该是多于单纯的识文断字之辈。
故而,李牧又是提出,要在自己统御的治下,开设“武举”。
武举所取之人,既可以是目不识丁的单纯武夫,也可以是能文能武的文武双全之辈。当然了,文武双全之人更容易受到朝廷的重视和培养。从仕途晋升来看,文武双全之人的晋升速度,也要快于单纯武夫。
常科考试的考生,其生源可分为两种,即为:生徒、贡生。由凉州书院出身的学子,便是生徒;从凉州军治下私塾、或者从其他州郡而来的学子,便是贡生。这里,李牧完全是套用了唐高宗的科举制度的规定。
科举取士的流程,可分为乡试、会试、殿试。
乡试,是在每个州举行。由朝廷统一下发考题。主持乡试的官员,则是由朝廷临时指派的官员来监考。如此以来,便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乡试每两年举行一次,特殊时期,也可以做出改变。
乡试考试的时间是,当年的秋季八月,分别在八月初九,八月十二,八月十五三日,各考一场。故,称作是秋闱。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