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临轩放黜(三) (2 / 2)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八章 临轩放黜(三) (2 / 2)
        她想到,阎文应乃是皇上面前须臾离不开的人,是最受宠信的大太监,严惩这个奴才必然激化自己与皇帝间的矛盾,只能从轻处理,消弥这场风波。太后在帘后闷哼一声道:“阎文应你知罪吗?按照祖上规矩应该立时将你处死。今日抡才大典乃是国家喜庆之日,你的罪暂且寄下。奴才焉敢乱政,还不滚了下去!”

        阎文应也知自己一时冲动,做出不合太监身份的举动,趴在地上浑身抖战,早已软作一团,听得刘太后的话,知道已然赦免了自己的死罪,慌忙连滚带爬地退到外面。

        皇上听了太后之言,却又是一种想法,心知太后指斥太监干政,是违反国家礼制的事,实则仍是前几日谈话的延续。皇上本想严惩那个大臣,给那些脚踩两只船的大臣看,见到太后只将阎文应轰了下去,知道是给自己留下脸面,那么自己也不能再借题发挥了,皇上又不想与太后闹僵,又不想就这样放弃在大臣面前树立权威的机会,一时陷于两难境地。

        刚才是哪位大臣冒犯了皇上?原来是集贤院学士郭劝。郭劝是郓州须城人,进士出身,授予宁化军判官,累迁太常博士、通判密州。郭劝生性节俭,少无大志,是一步一个脚印的走到今日的地位的,他在晚年时说道:“生得五品服章绂,任子为斋郎,足矣。”又说:“吾起诸生,志不过郡守,今年七十,列侍从,可以归矣。”他反复的说着类似的话,意在证明他的一生奋斗是很成功的。就像他的志向、抱负不高不低一样,他的心胸也不开阔,气量也不大。

        郭劝现为集贤院学士,虽然没有资历知贡举,正好以这个学士身份忙前忙后的张罗贡举之事。正因他生性淡泊如此,他看不上那些张狂的人物,特别对柳三变这样声名狼藉、举止张扬的人看不上眼,这才引发了刚才的事端。

        太后见皇上没有说话,冷冷的对着帘外说道:“下面那个人,得非那个填词的柳三变吗?事情的起因皆因此人,这还只是一介白丁,若是为官了,谁知道还会掀起多大波澜。狂妄之人,皇上自己定取舍吧。”再要说下去,却一阵咳嗽,几位太监、宫女赶紧围上去,有的轻轻捶背,有的端上痰盂。

        刘太后的话虽不多,却明确流露出柳三变不宜为官的意思。

        稍稍冷静下来的皇上听到太后的咳嗽声,这声音此时是这样的剌耳,他也弄不清太后是真的咳嗽还是故意装出来的,只得轻声道:“母后说的是。”

        一刹那皇上想了许多许多,当前最重要是不与太后闹翻,太后身体不好,怕是坚持不了几年,只要稳住了,还怕不能独掌朝纲?想明白了,心下释然,身体也放松了。

        复又一想,只是太对不起这个填词名家了,明明可以高登金榜,却在临轩唱名时被黜,这样沉重的打击和羞辱也许会害死他,朕难道真的这样无情?皇上又想到几次三番和这位填词名家谈词论道、诗酒歌怀,那是多么的惬意啊!和他在一起谈天说地是那样的轻松快乐,还很有启发。可是现在呢?怎么办,真的黜落他,会不会把他逼上绝路?

        皇上偷眼看了一眼刘太后,此时太后的咳嗽已经停止。在柳三变一介布衣和皇权的两难抉择之间,当然是首先紧握皇权,其他一切都要为此让路,柳三变啊,柳兄,朕就暂时对不住你了,就看你自己的造化和应变能力吧。这个年轻的皇上终于完全清醒了。

        皇上倒是清醒了,可是身处漩涡中心的柳三变却稀里糊涂,他无论如何搞不明白,一向和善亲切的刘公子也就是上面端坐在龙椅上的这位皇上,为什么会对自己下此狠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