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三章 出口成章(三)
刘公子也觉自己有些失态,借机转换话题道:“刚才听了你对国朝大典的一番话,看的出来你对礼乐有一定的研究,那我就来考考你。我听说教坊在宫中演奏,奏乐者经常弦断,不得不停下来换新弦。而唱者声音凝涩气韵单调,远没有刚才酥娘唱的这样轻松悦耳,这是为何?”
柳三变听了道:“因为调子定的太高了。今教坊乐声太高,我已听乐工讲过,朝廷大乐所制造的乐器年岁已久,金石之音不协调。虽经多次铸造,仍多杂音,需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需要一定时间,首要解决眼前调高的问题,只需降两格即两律就可以了,但是说着简单,必须是真正精通音律的乐工才行。凡识乐者在于耳聪明而已,今高乐,其歌者必至于喉咙干咽唱不上去,低了,歌者必然嗓音堵塞声音低沉压抑,好的乐工听了,自可以据此调整音调。”
柳三变的一席话传入宫中,不久后,教坊与京师各演出场所都按照柳三变的指点重新定调。
公子道:“我们今日探讨了词的俗与雅、词中虚字与口语,下次见面谈谈词的创作,特别是你对慢词的创作体会如何?”
“自当领命,这种对话对我大有启发,能让我深入思考我原先没想过的一些问题,我待回去思索一下,争取我们再见面时说的更条理些。”酥娘的到来,让柳三变也没了谈话的兴趣,酥娘一改过去清新柔媚的妆容风貌,而刻意追求富贵奢华的打扮,显见这汴京的娱乐圈对歌妓的影响有多么大。
公子定定心神道:“你词中俗字太多,像什么‘奶奶’、‘人人’等等,人说你为迎合妓之恳求,骫骳从俗。什么叫‘骫骳从俗’?为什么你得到这样一个评语?”
柳三变已失去再谈下去的兴趣,便正色道:“这是汴京土语,意思是指无主见,随人所求附庸之。我因照顾他人脸面,不好意思拒绝他人的请求,难免有从俗的指责。其实俗字运用自有一个过程,诗中经常出现的“可耐”、“遮莫”等字词,都是口语,于杜甫诗经常可见,后人也都接受了。你所认识的瑶卿也曾这样指责过我,对我为她人写的词过于随意不满,也指责我骫骳从俗,尤其对那些档次太低的妓女,说你不能由着她的性子,否则庸俗过滥,易致诟病,将来会招来骂名。我当时就对她说,你说的有一定道理,我且再想想。”
公子叹道:“想不到一个歌女如此颇有识见!”
柳三变忽然想到考试在即,倘若这位公子接二连三的邀请怎么办?不如今天一发的将该说的说完。想到此,他决定简单的解释几个问题,道:“再谈一谈词调的选择问题,一是填词先要择调……”
公子虽然仍在认真的听柳三变对词调变化、词牌的选择如何影响到词的意境等的解说,但已脸有敷衍之色道:“你说到许多选调、用调之论,也确中肯,我受益匪浅。”只是碍于一旁的乐工始终未走,且都听得津津有味,刘公子也找不到机会停止这场谈话。
由于刚才的一场小小的演唱,引来不少人的围观,尽管阎总管带着人不断的维持秩序,只是轰谁也轰不走。
周围的人们则是如醉如痴,满是羡慕满是崇敬,听着柳七高谈阔论,其间只有二人对话,旁人不插一言,间或小二时不时过来酙茶续水。
公子厌烦了人们的围观,强打精神道:“再谈最后一个问题,填词度曲固然主要是文人之事,你还有一种场合未谈,为什么非要在这种场合下才诗兴大发,文采飞扬。什么场合?就是刚才唱曲时的这种场合,关于风花雪月,歌楼酒肆的。”
柳三变虽然就是此中之人,却从未认真想过这问题,随口道:“哦,你说的是文人墨客为什么越是饮酒越是面对佳人,情绪越豪放诗思越敏捷。以我看,也许一方面是酒的作用,醉酒狂歌嘛;另方面是因为面对的听众,正所谓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货卖识家。这些听众或能欣赏或有需求,有了市场自能激发文人墨客的创作欲望。”
柳三变还欲就此展开讲,奈何过去从未思索过这话题,意识里认为就是天经地义。
于是转而谈到“再一是与酒有关,歌楼酒肆与饮酒不可分割,许多咏酒之词中必涉猎此一题目。再有是风花雪月的词,多为对妾、对妓、对情人所赠,却是实情。只这类词,高雅有之,低俗不堪者更多,因个人情趣、心境、环境不同,反差极大,实不好解说。咳,今天这会儿环境有点儿乱,我也喝的有点儿多了,思维有些混乱,不谈了不谈了。将来待我细思量再谈,也算是你今天给我出了个题目,能否交合格试卷,恐需毕生之功才能知晓,题目太大了。”
公子思量着“需毕生精力才能知晓”之句,心底忽的一动,便不再深问。柳三变的随口一句话,竟为自己种下祸根,本来一场饮酒论词、文人雅会的佳话,却给他的大好前程增加了变数。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