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群英荟萃(五)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十章 群英荟萃(五)
  五

  表演过后开始唱曲,众妓先唱了一首合唱,唱的是当今朝廷大员晏殊的《浣溪沙·春恨》,词曰: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

  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

  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因了这首词和其它几首精致小令,特别是词中一些名句如“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等颇为人称道。有人说“无可奈何花落去”是晏殊所作,后半句“似曾相识燕归来”是门人王琪所续,这也是词坛一段佳话,这里就不细说了。但是晏殊却因这些小令可以列入宋初的填词名家之列了,他的词细腻精致,由此晏殊成为婉约词派的代表人物。

  这里需要作些说明,为什么宋人酒会必要填词唱曲呢?因为词这种文体最早源于隋唐时期的“燕乐”,燕乐就是宴饮席间演奏助兴的音乐。“词”就是合着燕乐而歌的歌词。

  词到了宋代之所以为社会普遍接受,它的流行有赖于城镇经济的迅速发展。由于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带来市民群体的增长,他们狂热追捧这样通俗易懂的唱词和优美的旋律,加之歌楼酒肆林立,以及众多歌妓舞女的歌舞传唱,竞唱新声风行整个宋代社会。

  所谓“诗之境阔,词之言长。”

  有人认为,词这种文学体裁较之诗歌来说,更适宜抒发的也正是那柔美细腻的“婉约”之情,读一首清新的小词,恰如坐在松下,静听山泉清溪在山林沟壑间曲折蜿蜒地流淌。词中抒发的多半是花前月下情侣的低语,琵琶半掩女郎的娇羞,对远方游子的苦苦思念,对眼前心上人的殷殷叮咛,以及由诸多感情引发出的异乡飘泊、仕途坎坷的愁叹。词体的这种适宜表达和渲泻阴柔细腻之美的特点,正好投合了宋代文人内向的、精细的、自恋式的审美情趣。

  这里还要再说几句:宋朝之人再没了唐朝人那种开疆拓土的霸气和血管中流淌的夷狄血液,转而追求享乐。所以宋人喜爱阴柔之美,偏爱女声唱曲,几乎所有歌者皆为女声,而唐时那种雄浑粗放的男声很少有人欣赏了,几乎再也见不到如唐朝陈延年那样著名的男歌唱家了。

  词的演唱在宋代似乎成了女性的专属,名家也都是女性,当时便有人慨叹:“古人善歌得名者不择男女,……今人独重女音,不复问能否;而士大夫所作歌词,亦尚妩媚,古意尽矣。”又有人总结宋人的欣赏习惯:唱歌须是,玉人檀口,皓齿冰肤。意传心事,语娇声颤,字如贯珠。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