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矾楼夜宴(一) (2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六章 矾楼夜宴(一) (2 / 4)
        唐朝时的长安城,夜色来临,已是家家户户掩门,市井坊巷栅门紧闭。除了睡觉,再无其他娱乐活动,富人家还可饮酒谈天,但是家中有客,客人也必得天亮解除宵禁方可离去,这样,又能有多少人会在别人家里待上一宿啊。

        虽然矾楼一年四季生意总是异常火爆,但是在大宋四帝赵祯天圣七年1029年深秋的这一晚,矾楼里举办的这场宴会,对于早已见惯日日笙歌夜夜歌舞的开封城臣民来说,仍然产生了不小的震动。

        这是一个风云际会、龙蛇混杂的夜晚,是一个充满欲望和想像的夜晚,今晚的这些人物注定要在历史风云中峥嵘显露,谁人流芳千古,谁人遗臭万年,谁人笑到最后呢?只能等待历史给出答案吧。汴京人最喜闻乐道的就是这类诗酒歌怀、风流韵事,历来都挂在嘴边上,以至很久之后谈论起来仍然乐此不疲。

        这场宴会更使一位早已蜚声大宋国朝,特别是在东京汴梁家喻户晓的填词名家柳七红上加紫。开封城内数不清的歌妓自此都以不认识柳七为耻,认为没见过柳七或不会唱他的词,就不配做歌妓。以至妓家都道:“谁人不识柳七面,羞为歌楼唱曲人。”

        这场盛宴的特别之处在于,客人来的并不多,但排场大,花的银子多;名妓如云,多是不请自来;新人绽放,成就了几名顶尖的歌妓;轰动效应大,影响长久。为此,又有人填了一首《鹧鸪天》词,记下了这场矾楼盛会,词曰:

        城中酒楼高入天,烹龙煮凤味肥鲜。公

        孙下马闻香醉,一饮不惜费万钱。招贵

        客,引高贤,楼上笙歌列管弦。百般美物珍

        馐味,四面栏杆彩画檐。

        闲言少叙,我们还是静下心来从头演绎这一段千古传奇吧。

        让我们就从这场豪华的矾楼夜宴开始,踏上这条漫长、神奇的探索宋词精华之旅,回到那令人目眩神迷的大宋王朝。

        站在宋词这座瑰丽的百花园中,从中感受宋词赐予后人的无穷魅力,徜徉在汪洋姿肆的宋词典故趣事之林,任意欣赏和采撷艳丽的花朵和花瓣;领略一位一生致力于宋词创作和有巨大贡献的最著名的词人、一代词宗的风采,感受他的人格魅力和楔而不舍的精神;追随他的脚步走进充满魅力的开封街巷,踏着歌儿舞女的舞步,一探随处可见的秦楼楚馆、瓦子勾栏,尽情欣赏美艳歌妓的风韵和才情;睁大好奇的双眼,窥视那巍峨的皇宫大内,仔细聆听大宋名臣和皇帝的激扬对话,并见证宋朝文化繁荣、开封经济发达的风物人情。这该是多么令人心情激荡和神往啊!

        前首诗中提到的梁园代指东京汴梁即今河南省开封市,汴梁又称汴京、东京、开封。早在春秋时期,郑庄公在这里修筑粮仓,取“启拓封疆”之意定名“启封”,西汉景帝时避汉景帝刘启之名讳,将“启封”改为“开封”,这便是开封的由来。

        西汉的梁孝王封疆于此,在开封城南大兴土木,建了一座豪华、壮阔的别馆“梁园”,很快成为全国文人追逐、向往的中心,有了“梁园虽好,非是久恋之家”的典故。

        唐时以开封为中心设为汴州,由于汴水漕运在货物运输、人员流动中的巨大作用,位于汴水上游的开封,经济发展很快,城市开始繁荣。中华词史上最早的几首词中有一首白居易的《长相思》:“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说的就是这一时期。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