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宫廷惊变(四)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章 宫廷惊变(四)
        大宋王朝第三位皇帝赵恒,因中风缠绵病榻多年后,于乾兴元年二月十九日公元1022年3月23日在他的寝宫延庆宫驾崩了,冀改元以祈康复的皇帝终于没能得偿己愿,乾兴这个年号也成为中国历史上最短的年号之一。

        一心向道,荒疏国政的皇上,只活了五十五岁,庙号真宗,葬于永定陵。

        谁也不怀疑这一天迟早要来,却谁也没想到来的这样快。在一个月前的元宵佳节这一天,皇上还亲御东华门观灯,神情非常欣慰。现在已龙驭归天了。

        当皇太子赵祯换上丧服匆匆赶到延庆宫时,皇后刘娥及两府主要大臣都已经到了。

        谁来继承大统当然没有疑义,已做了四年太子的赵祯聪明睿智,天命已定,遗诏皇太子于柩前即皇帝位。孙奭心中最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十三岁的赵祯成为赵宋江山的第四位皇帝,突然君临天下的少年皇帝,坐在临时安放在延庆殿东楹的龙椅上,茫然的面对百官的大礼参拜。尽管他已在两年前就在资善堂面南而立,接受辅臣参决国事,学习处理政务,但在心理上仍未做好御领天下的准备。

        皇位定了,新皇帝只有十三岁。那么,谁是辅政大臣呢?谁有条件担当这个重担?

        早些时真宗还能说话,面对前来探视的各位大臣表示,要召被贬在外的前宰相寇准、李迪回京,重回中枢辅佐太子,真宗当时的意思表达很清楚。可是眼下这两个人并没在跟前,寇准远在道州任司马,李迪也不在京城,不久前被贬出知郓州。

        正在胡乱猜疑,宰相丁谓取出先皇遗诏大声宣读,遗诏“尊皇后刘娥为皇太后,皇太后权同处分军国事。”这后一句明白的告诉大家,辅佐年幼皇帝的是皇太后,没有设立什么顾命大臣。

        遗诏宣读完毕,除丁谓外,其余大臣仍在垂泪,一时不知如何是好。

        本应定下顾命大臣辅佐年幼的皇上才是正途,但由太后垂帘听政也不算出格。刘太后垂帘听政在众大臣意料之中,毕竟太子年幼。

        但是诏书明示权同处分军国事就非同小可了,这是先皇遗诏,就是说先皇将一切权力交与太子和太后,而太子年幼,自然是太后独掌大权了。

        而这正是孙奭最近分外担忧的那件事。他对太子登基没有疑虑,对于刘皇后垂帘听政或干政也已想到,但是对于宣读的“权同处分军国事”的遗诏就出乎他的意料之外了。难道先皇真的会这样明白无误的将赵宋江山交给太子和皇后共同治理,他对身边的皇后竟会如此的放心?这份遗诏明确了同掌江山,可是太子年幼,又是不经世事还有些懦弱,还不是太后一人独揽大权。这还不说,待到皇上长大成人时,太后早已羽翼丰满,那时会是何等局面,让人担忧啊!

        孙奭想着想着,甚至对诏书的真实性产生怀疑,可是皇帝殡天时自己并没在身边,自己没有资格胡乱猜疑。他又想到丁谓的人品和太后的机心,这两个人会不会合谋捏造了这样一份遗诏?孙奭仍打消不了心中的疑虑。可是参知政事王曾在场呀,有他在,遗诏应该是真的吧。

        忽然,新晋皇太后的刘娥止住悲痛,沉着脸对一众哭泣的大臣道:“这不是哭的时候,一会儿有的时间让你们哭,现在先要处分几件事。”大臣们这才止住悲声,并对刘太后说话办事的决绝暗自吃惊。刘太后的语气是冷冷的,令人不寒而栗,她对眼前这些大臣说话毫不客气,口气简直像是训斥小孩一样。饶是两府大臣个个是权柄在握,饱经世故,脊梁上也禁不住泛起阵阵寒意。

        事实上,在真宗卧病这几年里,太后早已参与了朝中大事,许多大政都出自她的意见。如今先皇遗诏她权同军国事,她名正言顺的从幕后走上了前台,她的权力、地位谁也撼动不了了,只有枢密副使张士逊仍不识时务的在说什么,丁谓却早已见风使舵了。

        宰相丁谓率领两府大臣按照先皇遗言草拟制书,制书是朝廷正式对外颁布的文书,由参知政事王曾执笔。当议到新皇年幼,太后“权同”皇上共理国政时,丁谓提出取消这个“权”字,这在大臣间引起一番争论。在王曾的据理力争下,制书中保留了“权”字。

        权是“暂且”之意,这一暂且就是连头带尾十二年,实打实的整整十年,这是沉浸于悲痛之中的小皇帝和众位大臣当时谁也没有料到的,更甭提以后若干年间因这“权同处分”而引起的宫廷内外、朝野上下那些波谲云诡、杀机暗伏的明争暗斗了。

        赵祯就是在这样的情境下登基坐殿,执掌了大宋的万里江山。而此后的十年间,年少的皇帝始终像个长不大的孩子一样任人摆布,军政大权牢牢掌控在太后手上。

        果然,刘太后上任后的首件大事,便是再贬寇准,彻底结束了他再返朝廷的可能,也印证了孙奭的担忧不是多余的。

        她在垂帘听政的第五天,便下诏贬道州司马寇准为雷州司户参军,雷州在岭南瘴蛮之地,从贬所看,刘太后打算让德高望重的前宰相客死他乡的愿望是毫不掩饰的。与寇准周日被贬的还有李迪,这也是大臣们意料中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