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部 第三章 三个臭皮匠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二部 第三章 三个臭皮匠
        今天是洪武31年6月30号。对我来说。这是个重要的日子。因为今天我将登上皇位。去完成我爷爷和父亲交托给我的任务。再大典之上很多人都很喜庆。但我并没有多少的高兴,一个帝王的登基。也就代表着另一个帝王的逝去,我爷爷曾经所作所为。我身为他的孙子,我无法去评判。但是爷爷对我来说,爷爷是一个好爷爷。

        我把明年定为建文元年。因为今年还是我爷爷的时代。在这过渡的几个月时间里。我心中也开始慢慢有了一些计划。我准备到了建文元年的开始实施新政。

        建文元年元月。我发布了第一条我作为皇帝的诏书。啊,我并没有大赦天下。我认为有罪的还是有罪的。不能因为我做了皇帝,他们的罪就能得到赦免。我发布的诏令是从新核查洪武年间所有的刑事案件。并且我修改了《大明律》其中73条严克的条律。有句话叫做,不查不知道。一查吓一跳。在这洪武年间,所有的案件之中,竟然有23的案件中,或多或少都出现了一定的问题。

        哎。,可以想象的出来。爷爷当年培养出来锦衣卫。在这些冤假错案之中。或多或少都站着一些决定性的作用。爷爷关闭锦衣卫的诏狱之权。在我看来是非常正确的。当然其中也包括很多爷爷为了帮我铺平道路而犯下的一些错误。

        改判的改判。该放的放,其中绝大部分都是从轻发落了。,但是其中也有很多重新重判。甚至死刑的。我并没有因为我做皇帝,就对这些人手下留情。

        监狱的事儿就说到这了。毕竟犯法这个事聊的还是比较沉重的。就说一点比较开心的事儿。这个事呢就是。我将在全国各地免费开办许多希望小学。让那些读不起书的孩子们。也可以领略到读书的快乐。不仅仅如此。我还大力的减免了各地的税收。因为爷爷那个时代。一直都在和元朝打仗。对农民的压力实在是过于沉重了。如今的元朝已经被消灭了。只留下一点点的残留部队。我想着还是让农民好好休养生息吧。

        对于那些老年人。我也开展了一系列的赡养老人的政策。有点于相当于现在的养老基金会。(你看我这意识是不是很现代?)让那些曾经被我爷爷作战的那些老兵们。还有那些老农们。能老有所依。老有所靠。

        然后呢,我还将考察官吏制度。啊,当然了,这本来是吏部的事情,但是由于我爷爷的前些**。啊,至于是什么事儿,同学们也都知道。也就是官员杀的太多了。换的也太勤快了一点。导致呢?很多官员都是。直接是从比较低的位置,直接升上了高位。让现在很多高阶官员的素质和能力,都没有得到相应的提升。

        我呢,也感觉是新年新气象。我命令吏部,对在任的所有官员进行了全面的考核。有能力的就该得到升迁。没有能力的,那就把屁股挪挪。不仅仅如此。我还派遣了24位的采访使。这名字是不是听着很新鲜?不对,你们应该是听着很熟悉啦。他们的作用就是到各省各地。去采访一些当地的民众。其实就相当于现在的记者。我想通过这些记得对民众的采访。来了解当地的官员的所作所为。我这个思想是不是很666?

        我爷爷好像没有跟同学们说过科举的事情。我呢就在这里简略的说一下。毕竟我是以文治治天下的。要是连最重要的科举考试都不说一说的话,那这个文治也就是一个笑话了。科举分三个考试阶段。

        第一个考试阶段就叫乡试。不是乡下的考试哈。这个乡试是有当地的教育机构联合县城的诸多官吏举行的一次联合考试。

        至于考试的方法。同学们可以去看看《铁齿铜牙纪晓岚》。跟你们差不多。要是还想去了解更加详细的。那自己去问度娘吧。我在这里也只是简略的说一下。通过乡试之后。考上的人就叫做秀才也叫举人。秀才的权利啊,已经非常大了。第一点,减免税收,听到了没有就是可以少交钱。或者说可以不用交钱。这是非常实际的利益。很多农民。或者说地主啊,都想把女儿嫁给一个秀才。这样子就可以通过这个秀才的关系。达到减免税收的目的。换句话来说,秀才就是现代的公务员。可以说是个香饽饽。。第二点,就是见官,可以不跪。但是还是要行礼的,当然了见到皇帝,他们还需要跪的。他们考上秀才之后。他们就有一个统一的称号叫读书人。读书人嘛,铮铮傲骨嘛。你不跪就不跪吧。搞不好以后还是同事,对不对?

        考上秀才之后。并不能说直接做官。你这个时候只能算是九品芝麻官的候补成员。你想要更进一步。那还有一种办法。那就是继续考。当然啦,已经不能在本地考了。这个时候你要考试就要去进京赶考。也就是说全国各地的秀才都跑到南京来考试。这一场考试叫作会试。凡是考上了会试的人啊。就叫做进士。那身份可以说是一步登天了。但凡考上的。最少也是要分配一个七品的地方官儿。要是家里有点背景的。有点钱。有点势力的。或者朝廷上有人的。在南京城里面打点一下。推举一下。五品官也不在话下。同学们现在知道了吧?范进为什么会疯掉?这个其实也可以理解的嘛。

        考上了进士的,再后面就是要殿试、就是皇上接见这些进士之后。然后通过出题,考试,问答。或者搞个什么a组b组。知识抢答竞赛啥的。反正皇上看好的第一名就是状元。第二名就是榜眼。第三名就是探花。但凡这前三名。最少也得进翰林院。混个大学士。相当于现在的什么?相当于现在的国家级教授了。品阶最少最少都是五品。

        当了还有一种叫做三元及第。就是乡试第一名解元。会试第一民会元。殿试第一民状元。要三个同时得到。在明朝的历史上,也就剩两个人。这两个人以后作者会慢慢写。

        好了,所有的政策我都介绍完了。下面有请我介绍我的三位大臣。这也是我爷爷给我安排了得力助手。第一个叫做黄子澄。黄子澄是江西人(作者老乡)。在我爷爷恢复科举制度之后,黄志诚也很努力的读书。乡试中拿的是第二名。然后在洪武18年的会试得了第一名。在典试中,本来是第一名的他,因为紧张原因被皇爷爷给点成了第三名(探花)。但是爷爷还是记得他的才华。一直对他关注有佳。

        这第二个人叫方孝孺。宁海人。同学们可能没听过这个人。但是和他关系匪浅呐两个人大家应该都听过。第一个就是他的父亲。当年的空印案之中。马奶奶曾经向爷爷求过情,说有一个地方上的清官。希望爷爷可以赦免他。同学们应该都记了。要是实在不记得话可以向前翻一翻自己的笔记。那个人他就姓方。正是这个人的父亲。方孝孺的老师也是鼎鼎大名的文学大家宋濂。宋濂曾经担任过我父亲太子讲师。

        方孝孺没有考过什么科举。他是通过推荐。就是有人欣赏他的才华。然后推荐给我爷爷。好像是在洪武15年的时候。我爷爷就考究了一下方孝孺。感觉其才华非常的不错。于是就想把方孝孺留给我的父亲重用。于是把他打发回乡,让他好好读书。可是没想到洪武25年的时候,我父亲去世了。然后这个时候又有人推荐方孝孺。我爷爷这个时候,也就想到了把方孝孺留给我。于是就对那推荐的人说。还不到时候。

        反正现在应该是时候了。我任命他为翰林学士。让他陪我一起读书。每到读书有什么疑难。这位方先生总是能帮我解答疑惑。真的是一个非常有才华的人。

        第三个人叫作齐泰,江南人。这个人也是洪武18年的进士。和黄子澄是以同窗之谊。那个时候呢我爷爷并没有注意到他。注意到他的时候呢,他已经是兵部左侍郎。因为各种案件的发生。兵部里面的官员一直被换的比较勤。有一天,爷爷跑到兵部去视察。然后就问齐泰。现在有哪一些将官是在边疆驻守?齐泰毫不犹豫就说出了一连串的名单。我爷爷就非常惊奇。然后就叫齐泰去兵部拿一些陈年的文件。没想到齐泰也是毫不犹豫的直接信手拈来。从这个时候,爷爷就发现其泰这个人工作非常的认真。做事非常的严谨。于是就把辅助我的重任交给了齐泰。

        我之所以要隆重的在这里介绍这三个人,因为这三个人不仅是我爷爷给我留下来的重要人物。而且还是以后发生事件的重要参与者。

        同学们呢,今天就讲到这里。明天呢,我们着重讲一讲我的那些藩王叔叔们。以及我对叔叔们的看法。好了,下课吧。

        (在这里说明下,作者翻了很多资料,朱允炆确实做过很多好事,。前面文章说的事迹,不是朱允炆在吹牛皮,朱允炆的确做到了爱戴百姓。兴学爱农,帮百姓做了很多好事。。)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