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34.土色的城市 (1 / 4)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234.土色的城市 (1 / 4)
        离开索科特拉岛时,我们的舰队进行了全副武装。因为据长期在这边购买宝石的陈奎说,东非这边很不太平,很不太平……

        具体怎么不太平法,陈奎没说,我总觉得他似乎有什么难言之隐,所以我也没追问。

        三天后,当我们的视线除了赤红的土地之外,也开始影影绰绰的出现了城市痕迹的时候,老塔克告诉我,“乳香和没药之邦”——摩加迪休到了。

        摩加迪休又名摩加迪沙,来源自古波斯语,华夏古代史称之为木骨都束。很多人知道这个城市源自一部一九九三年的米国电影——《黑鹰坠落》。所以人们的印象,这座城市应该是充满了战火、恐慌、饥饿与死亡的恐怖地方,但事实在现在这个时间点,真正的摩加迪休绝非如此。

        虽然从远古时代起有人类移居到摩加迪休,但因此地的气候非常不适合耕作,故长期以来皆是以畜牧业为主要产业,至世纪时仍主要经营畜产品。

        自公元九世纪时,一批**人迁移至此,摩加迪休便成为东非地区与北方交流的窗口。现代的考古学家曾在摩加迪沙一带挖掘出非常多来自古代古代华夏、锡兰与安南的钱币,这充分说明摩加迪休的贸易对象曾遍及至这些地区。

        其,来自华夏的钱币大都属于宋代的产物,也有部份属于明代与清代的物件。据说三宝太监郑和曾几次到达这里。摩加迪休地区除了生产矿物资源,还输出木头、象牙、贝壳、奴隶与铁矿至其他地区。

        直到十三世纪以后,位于东非近海离岛的基尔瓦·基西瓦尼港作为大辛巴威地区黄金的主要吞吐港,急速发展并遮蔽了摩加迪沙与其他北方港市的光芒。但千年的发展之后,摩加迪休依然焕发着自己独有的魅力。

        当然,远观和实际接触是有区别的。这座建在赤色土壤之的城市从海看很美,但是船只到了跟前、靠近摩加迪休港一海里的位置时,导航员却告诉我们无法继续前进了,必须在此地将人与货物转载至驳船,再运送到港口的码头

        纳尼?不能寄港的港口是什么鬼?但是老塔克很快解释了我的疑惑——摩加迪休的港口水深不够,水深只有两米多,所以除了小型驳船之外,一般船只都无法进港

        我一头黑线,看着人们将我们准备出手的货物一箱箱从大船搬到驳船,再一次次来来回回运送到港口,重新再次装车,我鄙视的道:“这样多没有效率?有来来回回运输的精力,为什么不把港口的水道挖深一些呢?”

        老塔克灌了一口朗姆酒,含糊不清的道:“河道挖开了,这些驳船又该怎么营生呢?”

        在我诧异的时候,老塔克轻蔑的笑了笑道:“驳船队的收入七成要缴给码头管理者——这里没有城主,都是一个一个派别在管理,不存在统一行政。所以船长,这河道是不会挖开的”说完,发出一阵一切尽在不言的笑声。

        我无语的点点头,看着那些驳船的船夫一次次来回在大船与土地之间,黢黑而瘦弱的脊梁在货物的重压下变得扭曲,但是这依然阻挡不了他们多跑一趟、再跑一趟的热情。

        我微微叹了口气,记忆摩加迪休的这种状态一直持续到了二十世纪七十年代末,这座古老的城市才迎来了新的港口。非洲落后,也是有原因的吧

        乘坐小型驳船了岸,顿时我被眼前的交通工具震撼了骆驼是的大批的骆驼难怪摩加迪休还有一个异的称呼——唯一骆驼人类还多的城市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