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第三十五节《伟大理论》上 (2 / 2)
由于地幔岩浆的融化程度不同,所以其对各大陆的润滑程度也不同,各大陆地的漂移速度也不同。漂移速度排在前两位的是格陵兰和南极大陆。
格陵兰向地球北极漂移时。在地轴倾斜、陆地剧烈地漂移、特殊地理位置的三重巧合下,当地从温暖的温带气候骤然成为极寒的极地气候,大量本属于温带的动物们被“速冻保鲜”,后来人类考古发现这些动物胃里的食物都没来得及消化,都是温带的草本植物。1986年,加拿大考察队在北极发现化石森林,由温带树木构成,有许多树木并没有石化,而且有的就像被人刚砍倒一样,存在软木质的部分。而在北极发现的煤炭,也是由温带树木形成的。格陵兰到了北极海洋的厚厚冰层范围以后,有了阻力,很快就减速刹车了。
南极洲的冰,最底层的冰是陆地剧烈漂移时引发的倒灌上千里的洪水海潮的水变成的咸水冰,因为那个地理位置太冷了,冲上南极洲陆地的海水被冻结起来,上层的冰是4200年来的降雪形成的淡水冰。经过几千年的积累,南极洲的平均海拔为2350米,如果去掉冰,南极洲的陆地平均海拔为410米,所以全部都是被淹的和被冰冻的,因为漂移速度快,海拔1000米以下的地方都被洪水海潮淹没过。南极的企鹅被迫和澳洲、非洲的企鹅分开,企鹅的天敌都被冻死了,适应能力强的企鹅种群壮大了。当南极洲漂移到了南极海洋的厚厚冰层范围以后,遇到了冰的阻力,于是减速刹车了。后来人类也发现了史前南极无冰陆地古地图,也发现南极有温带动植物的化石。
亚欧漂移了几十年就基本停止漂移了,澳洲漂移了几十年,南北美洲作为一个整体漂移了一百多年然后分裂,之后又继续漂移了一百年。中美洲玛雅文明的大部分遗迹在美洲大陆剧烈地漂移时沉在了海里,位置在大西洋海底,百慕大及其周边。中美洲的一大块地方继续漂移了两百多年,形成马来群岛和太平洋上的其他岛屿。其中的巴厘岛文明被后人惊叹,因其和玛雅文明像分隔在太平洋两端的双胞胎文明,其实本来就是一起的。
巴厘岛文明和玛雅文明都有“姆大陆”的传说,姆大陆就是指盘古大陆。原盘古大陆的人看到东面的美洲“沉”了,叫地陷东南,美洲上的人看到原来的陆地沉了,传言为姆大陆沉没了。只是消失在海平线下而已,因为当时的普通人类不知道地球是圆的。
盘古大陆分裂并剧烈地漂移带来的灾难使这些地方的人类文明几乎灭绝,生态遭到极大破坏。陆地漂移时带来了沉没、挤压、海水冲刷,使很多史前文明痕迹被抹去。
到底是什么原因,使地球的陆地在分裂后发生了剧烈地漂移?中国传说“天摇摇欲坠”,新疆神话中讲:“天与地分开以后,因为地是浮在水面上的,不稳定,经常晃动。”墨西哥流传下来的古代文书《奇马尔波波卡绘图文字书》中也有线索,书中描写大洪水事件时说:“天接近了地,一天之内,所有的人都灭绝了,山也隐没在了洪水之中……”这句话有点诡异,不是地接近了天,而是天接近了地,当时人们认为地是不动的,而天怎么会动呢?这里说的“天”到底是什么呢?
“天”,就是月球!东西方有很多资料表明,上古时期的天空是没有月亮的,月亮在哪?就在地球旁边,离地球很近,那时候不叫月亮,而是叫“天”,“天”字的最古老的写法就是“人”字上面一个“o”。人们抬头看到的是一个大大的圆球位于云层之上。
中国最开始和天有关的传说就是“盘古开天辟地”!这个传说一开始本来是中国少数民族(彝族)的传说,在周、秦、汉年代,因为道教没有创世神,为了和其他宗教竞争,就拿盘古来装点门面了。本来应该为女娲开天的传说,因为男权社会,所以用盘古代替了女娲,盘古从此成为了道教的创世神。其实,这个传说并不是指宇宙诞生或地球诞生,因为那时候并没有人类,怎么会有传说?
真正的“盘古开天辟地”应该读作“盘古开,天辟地”,盘古是盘古大陆,天就是月球(神级外星人的飞船,离地球很近,古人认为月球就是圆形的“天”)。4200年前,尧统治盘古大陆的时代,月球突然远离地球,“天”每天远离一点点,这叫“天日高一丈”,随着“天”的渐行渐远,“天”就变成了月亮,太阳也不再被遮挡完全出现在白天的天空。
地球是各种物质组合的,曾多次板块构造,陆地发生了多次分裂、漂移、组合,再加上地球多次停转并反方向自转,陆地的内部早就有裂痕存在,在月球远离时,引发地热反应,导致方形的盘古大陆裂开,地轴倾斜,陆地剧烈漂移挤压,洋流改变,全球气候剧变,某些植物灭绝导致动物迁徙(迁徙范围在地轴倾斜角度的范围之内),从此地球上出现了新气象、新环境。科学家也用气候模拟软件证明4200年前全球发生过气候剧变。
也许,有的人不相信月球远离会引发盘古大陆分裂,但是可以思考一下,每当“超级月亮”现象(月球运行到离地球较近)的前后几天,为什么地震现象会增多(甚至还会有大地震)?何况月球离地球很近时,再加上月球中的无线能量被地球内部的液态铁吸收的情况下,为什么不会引发大陆分裂(甚至地轴倾斜)?
神话中说盘古的眼睛变成了月亮,在“盘古开天辟地”之前是没有月亮的。“盘古开,天辟地”之后,月球很远了就成月亮了,这和神话里表达的意思一样。分裂在不同大陆的人类,开始创建和月亮相关的历法。
很多洪水记载资料中提到山体垮塌甚至说有造山运动发生,在夏尔罗得阿马利群岛的印第安人的传说中,有这样的记述:“大灾变前这里一座山也没有,后来却出现了几座山峰,地形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大灾变就是大洪水,就是陆地剧烈漂移引发倒灌上千里的洪水海潮,全球性大洪水的故事口口相传,后人把这些故事记成书,由于缺失和地域差异,导致故事越传越偏,逐渐形成了具有各国文化色彩的神话。那些口口相传的精华,言简意赅。有的还是音译!当时的人能听懂,之前时代的人和之后时代的人听不懂。文化断代就是这么来的。另外,还有标点的问题,古人一般写东西没有标点,会让后人对古籍意义产生曲解。最开始写的人知道怎么读,后来看的人不知道怎么读。同一个字有多种读音多种意思,而且还有通假字(音译),究竟怎样读,取哪一种意,差之毫厘,失之千里。“盘古开,天辟地”就应该这样读写,其中“盘古开”是一个地质事件,“天辟地”是一个天文事件,读成“盘古,开天辟地”则成为一个神话事件。因为史前文明是经历过全球统一的时代的。盘古(pa
gaea),也是全球通用的相同读音的词,意思是指整个陆地全世界。盘古大陆分裂后,进入人类神话传说。盘古大陆的传说在中国少数民族(彝族)中一直有流传,传着传着,就失去了原本的含义。
中国传说,4200年前,尧的时代发生洪水,在舜时洪水结束,禹下令让大臣伯益整理《山海图》(后人编译为《山海经》),《山海图》记录了4200年前的整体陆地格局,这是一本“地球使用说明书”,让后人如果再遇上灾难也可以用来参考,什么能吃能用,什么地方有危险,什么地方有什么自然资源。
《山海经》记录的地域范围是史前文明时代全世界的范围!佛教源于史前文明!《山海经》中的方位和佛教的方位可以一一对应,东山经对应佛教中的东胜神洲,南山经对应南赡部洲,西山经对应西牛贺洲,北山经对应北俱卢洲。每大洲分两小州,加上中心小州一共九州,九州就是指盘古大陆全天下。本来应该是十州,有个巨岛也算一州,在5000年前沉没了,那就是被神级外星人沉没的大西洲(亚特兰蒂斯),所以禹的时候天下只有九州而不是十州。现在的中国在赤县神州的范围,盘古大陆分裂后,朝代更迭,商朝东迁中原,失去了对其他八州的控制和联系,后人于是在赤县神州之内重新划分九州,也就是现在人们所说的九州。
【本章阅读完毕,更多请搜索墨缘文学网;http://wap.mywenxue.org 阅读更多精彩小说】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