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大 中 小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61董卓入长安 (1 / 3)
此时,刘备坐在回青州的船上,思考着日后行事方略,而袁绍在河内,谋划着夺取冀州,只有孙坚屯兵洛阳,似乎仍有向西之意。
不过,董卓对此,并不知道,他还以为关东诸侯会来对付他。
因此,董卓退走之后,到了安全的地点,又收拢残兵败将,整顿兵马,派出数路人马布防。
其中,东中郎将董越屯黾池,中郎将段煨屯华阴,中郎将牛辅屯安邑。其余的中郎将、校尉,如李傕、郭汜、张济等人布在诸县,以地狱山东诸侯的人马。至于董卓自己,则在布置了兵马之后,带兵直接回了长安。
董卓的这个布置,单纯从军事角度上来说,是没什么问题的,可以有效的防御关东诸侯。然而,董卓这么布置,却是把自己的心腹部曲,嫡系军队,都放在了外面,造成了一个外轻内重的局面。如果长安城中,都是像王允那样眼高手低的货色也就算了,偏偏长安城中,还有一位连曹操都要用之为“谋主”的荀攸在,立刻就看出了董卓的这一破绽,可以说,董卓的军事部署,就是造成了后来他被的刺杀的原因。
早在初平元年,董卓迁都长安之后,荀爽见董卓忍暴滋甚,必危社稷,与司徒王允及董卓长史何颙共同策划反董,王允是司徒,荀爽是司空,两位都是三公,三公之中有两人反董,只有太尉赵谦未曾参加。赵谦是益州人,董卓在凉州、益州之中素有威名,实际上,后来董卓被刺杀,西凉军反攻长安,就是四川兵打开了城门,放了李郭入城。荀爽不找赵谦同谋,只能说他老人家是火眼金睛,不愧是江湖人称“荀氏八龙”的人物。
但是,荀爽不久病逝,年六十三岁。
随后,王允又与司隶校尉黄琬、尚书郑泰、护羌校尉杨瓒、执金吾士孙瑞合谋,给董卓上书,以羌校尉杨瓒行左将军事,执金吾士孙瑞为南阳太守,两人表面上是率军从武关出发讨伐袁术。实际上是帮助袁术这一路人马去讨伐董卓,然后,保护天子回洛阳。奏章送到董卓手里,董卓心生疑惑,没有批准,王允又以士孙瑞为仆射,杨瓒为尚书,张温也私下里和王允联合,想要诛杀董卓。
只是董卓一直以来都不在长安,因此无法动手,不过,现在董卓回来了。
初平二年,三月,长安城外。
文武百官,上到三公九卿,下到斗食小吏,皆在此处迎接董卓回京。
大约是董卓打了败仗,所以,董卓决定,把自己的头衔再升一升,去一去晦气。
可能是董卓觉得“太师”比他的故主袁隗的“太傅”还要大上那么一点点,于是又让光禄勋宣璠持节,拜董卓做了太师,位在诸侯王之上。从此以后,从名义上说,整个大汉帝国,除了汉献帝以外,董卓已经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了。
以后,就要称呼董卓为“董太师”。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