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4议和三 (2 / 3) 首页

字体:      护眼 关灯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

154议和三 (2 / 3)
        比如李傕本来也叫董卓“主公”的,后来入了洛阳,看见别的名士,都叫董卓“明公”,这货脑洞大开,管董卓叫起“明主公”来。董卓知道李傕的出身,也不和他计较称呼上面的问题。别人乐的看李傕的笑话,也不提醒他。

        因此,李傕一直都不知道,“明公”和“主公”,是不能连在一起叫的,甚至还自做聪明,在其他的称呼前面,也都加了个“明”字。

        后来董卓挂了,李傕打了王允,入主长安,见了皇帝,或言“明陛下”,或言“明帝”。

        因此,李傕管孙坚和刘备叫“明将军”,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

        本来刘备听了李傕的名字,心中猛然升起一股杀机,历史上有个“李郭之乱”,李傕就是其中的主角之一。

        不过随即刘备就放弃了这一想法,因为刘备明白,李郭之乱的真正罪魁祸首,其实是王允,只要当时执政的王允下一道赦免令,宣布赦免西凉军无罪,再用西凉名将、大汉忠臣皇甫嵩统领西凉军,天下其实就太平了。

        不然,就算刘备杀了李傕,只要王允还是那么刚愎自用,还会有西凉军中的其他人扯旗造反。

        再说,两国交兵,不斩来使,刘备也不好坏了规矩。

        因此,见到李傕执礼甚恭,孙、刘二人也不好太过咄咄逼人,便叫李傕起来回话。

        前面李傕打着圣旨的幌子,是怕孙坚、刘备不见自己,回去被董卓怪罪,不好交差。见到了孙、刘二人,李傕要是再拿出一副老子是朝廷使者的架子,那可就李傕脑残了,虽然有两国交兵,不斩来使的规矩,但是为难来使一下,那也是天经地义的事情,因此,李傕前倨后恭。

        听孙、刘二人叫自家起来回话,李傕心中便是一喜,暗道有门,起身说:“朝廷旨意,拜澎侯为齐侯,食邑三万户,青州牧。拜乌程侯为豫州牧,相国愿以女许乌程侯之子。相国还请二位明将军,开列一份家族子弟中有能任刺史、郡守的名单,相国全部保举任用。”

        刘备闻言,心中一惊,心说董卓这是下了血本了,而且哪怕董卓是拉拢人,也是拉拢的极有章法。

        封刘备为青州牧,倒是给了刘备一个统治青州正当的名义。封刘备为齐侯,食邑三万户,倒也没什么,不过是名头,反正整个齐地,都在刘备的控制之下,就给刘备封个齐王,也不过就是换个好听点名声,当然这是刘备的看法,不代表汉末这个时代的人对于王爵的看法。

        对孙坚就不同了,豫州紧邻司隶之地,其实孙坚比刘备更有威胁。孙坚的豫州刺史,不过是袁术上表举荐的,封孙坚为豫州牧,这就给了孙坚统治豫州正当的名义,而和孙坚联姻,更吃果果的拉拢孙坚,刘备和孙坚联姻,是赚了孙坚一个嫡亲的闺女,董卓和孙坚联姻,是送个嫡亲的闺女给孙坚,这个本钱下的,可不能说小了。

        内容未完,下一页继续阅读

更多完整内容阅读登陆

《墨缘文学网,https://wap.mywenxue.org》
加入书签我的书架


上一章 目录 下一章